□本报记者冯佳志通讯员高原毋昆
“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工资2100元,家里添置了新家具,日子别提多美了!”近日,在记者采访中,沁阳市常平乡山路平村丹峡皂刺皂角合作社49岁的工人张历晴掩饰不住脱贫致富后的喜悦,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张历晴的幸福生活源于沁阳市扶贫产业的落地生根。
沁阳实施以“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引领和金融、保险、企业、慈善、社会等多方面助力的“三业五助一兜底”精准扶贫工程,发扬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干事创业的精神,坚持强基固本,创新工作方法,在“干”中不断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帮就业扶创业实干催开产业花
雪后初霁,寒风阵阵,记者走进沁阳市常平乡山路平村,看到“巧媳妇”服装加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热火朝天,“巧媳妇”们制成一件件羽绒服,“织”出了自己的“致富梦”。
“‘巧媳妇’服装加工厂目前带动了70人就业,141户贫困户参与分红。”沁阳市司法局驻山路平村第一书记刘双介绍,该村还以沁阳市丹峡皂刺皂角专业合作社为示范龙头,以皂刺嫁接和艾草种植为基础,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科技扶贫资金,带动20余人家门口就业,为30户贫困户按照70%的比例进行分红。以产业促就业,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实现了脱贫。
没有好的产业支撑,扶贫就是缘木求鱼。像山路平村这样的省级贫困村沁阳共有20个,现在,随便到哪个村转一转就会发现,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就业岗位妥当安置,创业风潮悄然兴起,沁阳大地处处勃勃生机。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没有创业经验?手把手教!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实训、项目商品推广、经营管理等培训,切实提高创业能力。2017年,共在7个贫困村举办创业培训班10期,培训建档立卡创业人员96人。
没有创业资金?政府、银行来帮忙!市财政拿出700万元保证金和500万元风险金,争取邮储银行、江南村镇银行创业贷款3500万元,市信用联社设立纯信用、无抵押贷款1000万元,可为300至500户贫困户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南西村食用菌栽培,簸箕掌村核桃树高接改良,山路平村和张庄村野生皂刺嫁接改良,范村猕猴桃种植,解住村蔬菜大棚……现在,全市20个贫困村共安排扶贫产业项目17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6家,吸纳周边2000多户村民。其中,沁阳市投入财政资金289.465万元,帮助贫困村建起9个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户586户。
为发展电商产业,2016年,沁阳市政府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沁阳市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顺利落地。目前,全市13个乡(镇)办事处50个行政村设立了阿里村淘服务站。
完善帮扶政策兜底防“养懒汉”
脱贫攻坚战中,沁阳市注重发挥各方力量,打出政府、行业、社会共同发力的“组合拳”。在当地政府的倡导下,永威公司、超威集团等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纷纷涌现出来,先后安置了315名贫困人口就业,永威公司先后安置了近800余名残疾人就业。
沁阳市通过打造“一网三平台”(诚信沁阳365网站、企业信用数据查询平台、农村信用数据查询平台、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平台)征信体系,对贫困户实施信用评级,分别给予3万至10万元授信支持。
沁阳市慈善协会资助山路平村扶贫厂房配套基建6万元,资助柏乡镇东两水小学建设7万元,资助王召乡后兴福村修建村内道路2.5万元……从扶贫项目发展到基础设施完善,从乡村学校建设到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处处都有慈善帮扶的身影。
“在落实兜底政策工作上,我们严防漏助、错助、骗助行为,杜绝盲目攀比和‘养懒汉’现象,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为解决无劳动能力户、五保户的脱贫问题,我市从低保、医疗、教育等方面入手,对他们实施兜底保障。”沁阳市民政局局长刘国军说。
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沁阳市通过“两筛查两入户”,将农村低保、特困人员190户326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将137户2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保障范围,并提高了救助标准。其中,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由139元提高到144元;农村特困分散供养人员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360元……
据统计,2017年动态调整后,沁阳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23户15188人,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3户5477人。继2016年成功脱贫528户2102人、5个贫困村后,2017年沁阳市实现868户3388名贫困人口脱贫,2个贫困村退出。
如今的沁阳,干群合力,脱贫产业处处生机盎然,沁阳大地人人努力,户户奋进,大家昂首阔步走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
■点评
从根本上用力
□省委政策研究室王民选
沁阳市实施以“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引领和金融、保险、企业、慈善、社会等多方面助力的“三业五助一兜底”精准扶贫工程,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同营造合力、创新模式、拓宽渠道,逐步引导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实现脱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是巨大的。沁阳市指定企业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巧媳妇就近就业做服装,既不远离家又能挣钱养家,既掌握了二产从业本领又管护着孩子增长学业水平,一二产兼顾、生活稳定与家庭美满双获益;发展食用菌、核桃树、野生皂刺、猕猴桃、蔬菜大棚等,以特色农产品求取高效益,以特色农业逐渐成规模涵养三产、兴旺电商,适时打开了创业富民之门;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农活儿兜底文化水平和操作技能较低的贫困农民从业,既避免养懒汉,又提振了贫困户脱贫的精气神……
贫困劳动力状况千差万别。沁阳市很好地理顺了扶贫、产业发展与就业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即扶贫的重点是解决就业,而解决就业的关键是发展产业。他们的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每个贫困家庭量身定做不同的就业方式,“挖掘”不同的精准就业助脱贫方式,坚持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叠加发力,确保“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才能够实现贫困户真正脱贫。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