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乡村振兴开新局 信阳选定“突破口”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1-26 08:49:1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信阳美丽乡村如画廊 资料图

    秀美茶乡如黛染
        □信阳观察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回答了“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七条路径”,是振兴乡村的总纲领,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路线图。
     
        作为革命老区、传统农区和贫困地区,面对基础差、底子薄、财力弱、困难多的实际,信阳如何选定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就显得尤为关键。
     
        1月15日,信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接连召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了重要议题,引发热议。
     
        “只有把乡村振兴与正在持续推进的脱贫攻坚战,以及与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有机结合,坚持生态优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谱写出新时代信阳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对此,信阳上下有着清醒的认识。
     
        1
     
        坚持规划先行凸显乡村灵性
     
        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曾经一度闭塞、贫穷,村民搬离,乡村凋敝。2009年,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中,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入村开展村社共同体主体性重建及自主综合发展实验。
     
        2011年,郝堂村被列为可持续发展实验村,陆续引来以中国乡村规划院孙君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参与规划设计,专家经验与基层探索碰出“火花”,短短两年间,郝堂村实现美丽嬗变,2013年年底名列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录,随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2016年,郝堂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更荣获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慢慢的,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迁出的户口又迁回来。曾经破败的小村,成了城里人寻觅乡愁的首选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尊重规律,坚持规划先行。”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坦言,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是农民,建设主体也应是农民,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规划制定要关注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不同村庄特点,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保留农村风貌、乡土味道,凸显乡村灵性,让人能留住田园记忆,安放乡愁别情。
     
        新县县委书记吕旅告诉记者,新县周河乡西河大湾是河南最美历史文化古村,全国生态文化名村、中国最美村镇、中国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先后入选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省传统村落名录,如今四季游人如织。
     
        五年前,这里却藏在深山人不知,悄无声息地慢慢走向没落、衰败。2013年,新县启动实施“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西河湾村被列入国内多位专家为新县编制的“英雄梦·新县梦”发展规划,通过整合利用国土、扶贫等各项资金,使西河湾焕然一新,古村老宅尽显豫南灵秀,一个曾经破败不堪的村庄蝶变成了“画里乡村,梦里老家”,游客纷至沓来。
     
        2
     
        坚持产业引领确保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兴旺,如此农业才能不断发展,农民才能持续增收,农村才能逐步富裕。”信阳市市长尚朝阳表示,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工业理念提升农业经营水平,以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增值增效,以工业生产拉长产业链条。
     
        淮滨县借助弱筋小麦种植区位优势,以“产业化”的战略布局让弱筋小麦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带动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催生和吸引了32家低筋面粉、烘焙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以弱筋小麦为“头雁”,以“面粉—面点—休闲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运输”两条产业链为两侧编队的“雁阵”发展布局,建成食品面粉生产线近70条,年总产值近120万吨,总产值超过30亿元。弱筋小麦,正在淮河之滨演绎着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
     
        近年来,信阳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10余万亩,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涌现出“羚锐贴”“华英鸭”“文新茶”“黄国粉”“山信米”“詹氏蜜”“山茶油”等一批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35个。
     
        “越来越多的诸如羚锐制药、华英农业、金豫南面粉、山信稻米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助力精准脱贫的中坚力量。”尚朝阳说,信阳就是要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优质稻米、畜禽、弱筋面制品、植物油、水产、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果蔬、林产品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产业集群,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3
     
        坚持绿色发展共享生态宜居
     
        “良好生态环境是信阳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信阳一直在努力。”有着多年林业工作经验,致力于信阳生态经济先行区建设的乔新江,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绿色发展方式推进乡村振兴,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实施乡村振兴,就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逐一擦亮散落在青山绿水中的乡村明珠,搭建起全景生态长廊。”
     
        近年来,信阳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森林覆盖率连年上升,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一批乡村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续九届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走进商城县黄柏山村,一幢幢极具豫南风情的三层小楼,整齐排列在金碧辉煌的法眼寺东侧的林海之中,白墙黛瓦,红墙金顶,青山绿水中相映成趣;林海松涛,晨钟暮鼓,蓝天白云下和谐悠扬。依托黄柏山旅游风景区的引领和带动,周边鄂豫皖三省十余个深山小村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让深山沟淌金流银,是商城县大别山西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建军多年持续的追求。“注重诗意、画意和摄意的冲动,坚持山水村落复旧建新、景点打造与地形地貌和谐共生,努力营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意境,是旅游小镇建设中特别需要把握的遵循。”短短几年间,金刚台下一条长约十公里的狭窄山谷——西河远近闻名,周边也凭空崛起了一座旅游小镇,无数搬离大山的年轻人又重新回到山沟沟里培绿掘金。
     
        信阳市委农村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要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谋划,积极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工程建设,用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让万千农民共享环境美、产业美、格局美、人文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12年,信阳荣业集团在离信阳主城区约30公里的浉河区吴家店镇擒龙山村,流转土地1.2万亩,陆续投入3亿余元,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多元化利民产业,修建乡村循环道路30余公里,兴建水库、大坝16处,改造茶园、林地近万亩,引种名贵花木20余万株,逐步建起了包括茶叶、油茶、林下经济、特色农副产品、旅游观光和休闲养老六大产业为主的七龙山生态大公园。
     
        一场大雪过后,信阳碧空如洗,极目四望,远山青翠护卫,田野绿浪轻翻。
     
        “让绿色成为信阳最鲜明的标志,让生态成为信阳最靓丽的名片。”乔新江满怀希望地说,“按照党的十九大规划的宏伟蓝图,临摹好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描绘出的美丽宜居乡村的优美画卷,信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光明前景指日可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滑县农商银行深入乡村宣讲金融扶贫政策
    上一篇:南召“贷”动4200余户贫困群众富起来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