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踏雪入村问扶贫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1-26 09:05:1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李运海

        雪花飘下,中原大地披银装。在这寒冷的冬季,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和贫困群众在忙什么?对脱贫致富有哪些新想法?1月25日,记者深入汝州市农村,走村入户,听冷暖,问脱贫。

        “雪再大,不影响到车间干活”

        当天下午3时许,汝州市王寨乡大剌湾村贫困户王小罗顶风冒雪,匆匆赶到村旁的扶贫车间。她说:“从家到这,5分钟就走到了。雪再大,也不影响到车间干活。”

        王小罗今年57岁了,因丈夫有病卧床18年致贫,欠了很多债。去年丈夫去世后,她便到村内的超强鞋业加工点打工。去年10月,汝州市投资950多万元,在9个贫困村旁建了9个扶贫车间,免费给入驻企业使用。超强鞋业便搬进了大剌湾村旁的扶贫车间,王小罗也随之到扶贫车间打工。

        别看年龄大,王小罗学得快,如今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她说:“往年这样的大雪天,都是坐家里闲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真是对党和政府感激不尽。”她表示,自己和儿子都在打工,今年就能脱贫。

        超强鞋业的负责人说,政府让我们免费使用这些车间,我们也得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春节后计划再装30台机器。

        “为脱贫,谁不得下点苦功夫”

        从村东冒雪步行20多分钟到村西,记者看到一个村民正在一个空旷的钢筋大棚里喂马。一问,方知这个村民是已经脱贫的陈向超。

        39岁的陈向超因妻子有病、孩子小而致贫。2016年5月,他贷款10多万元养马,同时养牛、养羊。结果养了一年半,他就还清了贷款,还净挣1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能手。他说:“为脱贫,谁不得下点苦功夫?只要能干能吃苦,就一定能脱贫致富。躺着等救济,丢人。”

        每次到内蒙古买马,风餐露宿,他从不叫苦。夏天,棚内常常高温40多度,他光着膀子喂马;冬季,棚内寒风刺骨,他夜晚住在马棚,及时喂养。

        他不贪,赚钱就卖。有一次,买的马只喂一周就卖了,转手赚了5000元。他说,未来想建个跑马场,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父老乡亲致富。

        天这么冷,还住马棚吗?他说:住,看见马,心里亲。

        “政策好,有信心今年脱贫”

        走进汝州市王寨乡裴家村裴团政家,只见房屋门窗都是新装的,洁白的墙壁也是新刷的。他说:“房子盖10年了,一直没钱刷墙装门窗。这次精准扶贫,帮俺家解决了难题,今年冬天不冷了,真暖和。”

        裴团政一家5口,上有9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妻子有精神病,全家仅靠5亩地维持生计。脱贫攻坚开始后,当地政府从低保、残疾补贴到教育扶贫、企业带贫等,对他家实施精准帮扶。同时补贴一万元,为他家的房子安门窗、刷墙壁、硬化院内路面。

        大雪天,当地驻村帮扶队员又来到他家,共同商讨脱贫路。裴团政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干部又冒雪帮俺找出路,俺也得自己发奋脱贫。”

        他的父亲曾养蜂20多年,颇有经验。他说:“春节后我准备养蜂,争取早日脱贫。”

        记者离开时,雪还在下。村外的原野一片洁白,但积雪之下,小麦正萌动着生机和活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第一书记傅留建组织村民发展集体经济
    上一篇:正阳县花生入选全国“一县一业”典型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