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西华县退休干部李文琦 回村发挥余热带群众致富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4-09 16:02:1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讯在西华县,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只要说起李文琦,都会对这位心系贫困农村、胸怀爱民之心,被村民誉为贫困户的“贴心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的老干部党员肃然起敬。从2013年开始,退休后的他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回到老家——东王营乡祁堂行政村吴营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李文琦回到村里首先找到村支书,组织村“两委”班子学习党的富民惠农政策,向群众宣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让村民坚定摆脱贫穷、过上富足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李文琦自费到陕西汉中、安徽亳州、湖北随州和周边的西峡、灵宝等考察。考察中,他得知当前国际市场每年需要200万吨香菇,而我国香菇出口只有15万吨,于是,他断然选择了食用菌种植产业。
      李文琦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又从信用社贷款30多万元,还多方筹措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蘑菇发菌房,并从外地高薪聘请技术员进行指导。掌握了食用菌种植经验后,他又发动本家的兄弟和叔侄筹措经费,又建起两座蘑菇发菌房、7座菇棚和多套配套厂棚,先后种植了双孢菇、鸡腿菇、香菇等菌种,当年便收回了成本,而且户均获得9.6万元的经济效益,从而吸引了众多村民开始种植。
      随着村民参与种植的热情不断提高,香菇种植户越来越多。从2015年起,村里种植食用菌的数量每年增加5万袋。李文琦组织成立了西华县营发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并逐步延伸到俄罗斯、波兰等国,村民的日子一步一步得到了改善。
      2015年,李文琦以落实土地流转政策为契机,经多方奔走,流转了70多亩飞沙地,建起了长华家庭农场。然后,从上海果蔬研究所引进矮化桃树,建起了两个桃树大棚,第二年就挂果上市。此后,他以每年新增3个大棚为基础,使40多亩飞沙地里种上1000多棵桃树,并采取“麦桃套种”“桃套花生”的种植方法,实现了一年三熟三收,土地经济效益倍增。
      为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号召,李文琦针对不同的贫困户,采取了不同的帮扶办法。在李文琦和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44户贫困户逐步减少到24户。同时,长华家庭农场每年种植香菇20万袋,发放农民工工资20余万元;西华县营发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基地”、“市级示范社”、“全市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和西华县“精准扶贫基地”。(姚静)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小村扶贫二三事
    上一篇:邓州市 确保19个贫困村退出9800人脱贫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