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鹿邑县丁桂良冯建立返乡办袜厂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4-24 10:56: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陈海棠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质量是第一位的。”4月19日,在鹿邑县产业集聚区梵蒂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创办人之一丁桂良穿梭在100台嗡嗡作响的数码袜机间,随机抽验这批来自欧美的90万双棉船袜订单。
      在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刚从浙江义乌回来的公司董事冯建立,正和公司3名技术人员研讨运动袜版样设计问题。“运动袜属高端产品,市场潜力大,利润高,但对技术和质量要求都非常高。”冯建立说,色牢度和压力值是高端袜子的两项重要技术指标,必须严格把控研发、原材料、织造、拼缝、定型、包装等各个环节。
      2016年底,已在浙江义乌袜子行业打拼近20年的丁桂良、冯建立等人,决定将企业生产基地回迁到家乡鹿邑。他们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于去年5月选址并买下占地44.8亩的厂房,随后安装调试设备、招聘培训工人,今年春节初步形成日产3万双棉船袜、连裤袜的规模,并完成3批欧美生产订单。
      丁桂良告诉记者,是掌握针织“核心技术”的姨夫高敬亮把他引入门的,使他能够靠技术立身、凭技术创业。
      1999年,27岁的丁桂良只身来到浙江义乌,原本想依靠姨父高敬亮开个“后门”进织袜大企业务工,却因为没有技术被拒之门外。
      一心想挣高工资的丁桂良,决心当一名数码袜机技师,而全英文的操作手册,还是让仅上到初二的丁桂良倒吸了一口凉气。不肯服输的他租了一小间地下室,百遍写千遍记,整整三个月,饿了吃碗泡面,渴了喝口凉水,终将各项操作流程烂熟于心。
      再次面对企业试工时,丁桂良在诸多应聘人员中,用最短的时间排除了测试数码袜机所有的故障,成为月薪3000元的技术骨干。
      2000年,已成技术主管的丁桂良萌生创业念头。在众多亲友的帮助下,筹资20余万元,买来8台几乎成废品的二手袜机,凭着一身好手艺,硬让这些“老爷机”生产出好产品。第二年,他又在义乌小商品城租下门面,一步一步发展成为拥有自主品牌的规模企业。
      晚一年到义乌的冯建立,有着与丁桂良相似的学习创业经历。“当年刚20岁,学了半年还没见到数码袜机的样子。后来在丁桂良的帮助下,才见到近20万元的进口机器。”冯建立对当年做学徒的经历记忆犹新。
      随后,丁桂良、冯建立的兄弟姐妹等亲人相继到义乌抱团发展,创办了相对独立的5家袜业企业,也有了“梵蒂诗”“蓝丝梦”“欧丝亿”“新蓝晴儿”自主品牌,与许多欧美国际贸易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下一步,我们将再建几栋厂房,上医用压缩袜、纺纱线、针织内衣等高端产品生产线,将企业壮大成为中原针织袜业生产基地。”面对未来,丁桂良踌躇满志。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扎紧制度“篱笆”坚守耕地红线
    上一篇:把“穷村”引上致富路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