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精准搬迁不错漏一户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7-09-12 10:23:4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原标题:【治国理政新实践·河南篇】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①:精准搬迁不错漏一户 

      开栏的话:

      在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等“三山”地区,我省有25.97万贫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处。这里走的路是羊肠小道,吃的水是河水或接的雨水,住的是石头房或土坯房,种的庄稼是“望天收”。

      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我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穷窝、拔穷根,在贫困群众易于脱贫致富的县城、乡镇、产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点安置搬迁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2016年,我省已有9.74万贫困人口搬出深山。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围绕精准搬迁、科学选址、生活巨变三个方面,对我省易地扶贫搬迁进行全方位报道。

      □本报记者李运海

      9月10日,汝州市焦村镇槐树村,阴雨绵绵。

      这是伏牛山区的一个贫困村。记者下车后沿着羊肠小道行走20多分钟,来到一户土墙小瓦的住户家中。

      看到来人,65岁的户主焦进中吃了一惊,因为交通实在太不方便。

      不过,焦进中是幸运的。槐树村已被列为整村搬迁村,新的安置点正在兴建。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在脱贫攻坚中,我省坚持以“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搬迁,确保不漏搬、不错搬、不搬错,以搬出一户、脱贫一户为工作目标。

      创新机制完善顶层设计

      5月17日,省委书记谢伏瞻沿着崎岖山路,行程近一个小时来到栾川县秋扒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他走进刚住进新房的贫困户崔战松家,详细询问致贫原因、搬迁后生活的变化等。

      听到崔战松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谢伏瞻十分高兴。他强调,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很难就地脱贫,实现脱贫最有效最彻底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易地搬迁。

      省长陈润儿多次调研易地扶贫搬迁,指出需要搬离的地区主要指深山荒芜区、地质灾害区、河滩受淹区、生态保护区四类地区,要求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进行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予以规范。

      为此,我省创新机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专门政策,出台了《河南省全面精准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办法》,将精准识别程序由原来的“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6步进一步细化为“选定搬迁区域、公布搬迁条件、普查筛选搬迁对象、群众申请、入户核实、村民小组评议、村委复议公示、乡(镇)复核公示、县(市、区)审批、省辖市审核、省抽查确认”11步。

      精准识别确保不错一户

      我省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把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识别进来,把不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剔除出去,坚决杜绝“该搬未搬”“搬了不该搬的”现象。

      需要整村搬迁的整村搬迁。汝州市寄料镇平王庄村1300多人分散居住在12平方公里的山区,形成78个村民组,有的一户独自住在半山腰,有的到汝州市区得绕道鲁山县境内。如今,这个村庄已被列为整村搬迁村。

      对已确定的搬迁户,能提前搬的就提前搬。卢氏县范里镇新庄村贫困户王小生原住房为土坯房,墙壁多处裂缝,一下雨就到处漏水。村委会商议后决定让其一家提前搬进安置区。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不错一户、不漏一人,我省特别做出规定:居住农户2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原则上实施整村搬迁。

      注重自愿杜绝“被搬迁”

      面对大山,有的人视山为宝,有的人故土难离、家乡难舍。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贫困户都想搬迁。对此,我省充分尊重搬迁对象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杜绝“被搬迁”。

      何文霞是嵩县何村乡桥头村山台寺村民小组人。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一条沟中,进出村庄只能通过这条沟。夏季一旦雨大水深,小山村就与外界隔绝了。如今,这个村民小组已经整体搬进了县城附近的凤翔社区。他说:“我们都是主动要求搬迁的。过去一下雨就害怕受灾、交通不便,现在心里不慌张了。”

    (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本网站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河南省“三品一标”产品达3356个
    上一篇:河南易地扶贫搬迁 村民搬进新家不用再下山挑水了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