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裴桥镇解密乡村美颜的“绿色密码”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5-10 17:09:5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李燕实习生丁涛通讯员何燕子
      垃圾分类难不难?说它不难,多数人依然“分不清”垃圾如何放,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尚未完全实现垃圾分类,去年46个城市作为重点先行,但仍在摸索推进之中;可说它难,在永城市裴桥镇这一偏远乡镇走一圈,你就会发现这里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少年都知道垃圾要分类放置。为啥城里人都头疼的垃圾分类,裴桥镇的农民却能分得这么清楚?近日,记者跟随裴桥镇党委书记刘怀义的脚步,解密大美裴桥的“绿色密码”——垃圾分类。家家两个垃圾桶源头减量
      生活垃圾怎么分类?记者在裴桥镇胡小寨村走了一圈,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绿色、蓝色两个垃圾桶,绿色垃圾桶标着“可热解”,蓝色标着“可沤肥”,“垃圾分类,从你我做起”“垃圾分类示意图”等标语墙绘铺天盖地。
      “能沤肥的剩菜剩饭、瓜果皮扔在可沤肥的蓝色桶里,塑料包装袋、玻璃这些扔到绿色的可热解桶里。”刚刚从院内出来倒垃圾的村民刘曼熟练地将一袋塑料垃圾扔进绿色桶内。她指着自己刚刚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说:“现在每个村民都已经对垃圾分类门儿清,俺家小孩儿都知道咋分。每天村子的保洁员都会定时上门收集垃圾,习惯成自然了。”
      要让农民改变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并且家家户户全面铺开,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把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全镇凝聚一个意识,叫响环境意识就是大局意识。”刘怀义说。
      农村“清洁工程”开展伊始,该镇广泛利用村民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利用午休饭时上门到户,反复强调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带给群众的福祉。通过全镇中小学生向每位学生家长发送裴桥镇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实现“小手拉大手”。在各村村口、路旁设立人居环境宣传标语、口号,使村民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转观念。胡小寨村党支部书记袁士征介绍说,针对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问题,村委会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义务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由点及面挨户向农户宣传垃圾分类,对村民引导灌输,潜移默化,发动广大群众义务参与卫生整治,逐步做到全民参与。
      村里一个分类中心二次分类
      垃圾分类后去了哪儿?在胡小寨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记者找到答案。记者看到,该中心垃圾分类员将破旧的鞋子、衣服放在一堆,可沤肥的果壳、蔬菜、落叶等放在一堆,药品、电池等有害垃圾放在一堆……经过了村民的源头分类,二次分类的工作量变得轻了许多。
      “农村生活垃圾中大部分是有机垃圾,这些有机肥有机质的含量比传统堆肥要高,分拣越精细产出的肥料质量就越高,这也是对垃圾精细化分拣的原因。”裴桥镇环卫监督所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他剩下的可回收垃圾就进行回收利用,可热解的垃圾运往热解厂进行热解处理,可垫路的垃圾用于垫路,有害化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
      垃圾在“做减法”同时农村环境则在“做加法”。所到之处没有一片垃圾,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杨素华高兴地说,“除了家家户户配备的分类垃圾桶,村里的路边还配备了垃圾箱,每天有专人来清运。现在农村环境美了,一点也不想往城里住了。”
      镇里一个环卫监督所层层把关
      垃圾分类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政策顶层设计、配套资金支持、村民参与缺一方而不可为。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肯定的背后,是裴桥镇党委、镇政府完备的顶层设计、配套的资金支持以及所有村民亲身参与的共同结果。
      该镇建立“户集、村收、镇运”的三级保洁管理体系,是裴桥镇立足镇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农户负责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放入指定垃圾桶。每村4至6人的保洁员承担本村范围内农户、单位的垃圾收集和道路、沟渠等公共区域的保洁、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垃圾运至村垃圾中转站或分类中心。镇环卫公司负责将各村中转站或分类中心的垃圾运送到垃圾热解处理厂,做到日产日清。
      目前,该镇成立了永城市清净环卫公司,进行专业管理运作,裴桥镇环境卫生监督所挂牌上岗,全程监管。硬件设施上,总投资400余万元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有专业保洁人员160多人,已达到农户与保洁员成千分之二的比例要求,做到了村组所有垃圾当日收集、当日清运、当日处理,卫生保洁机制实现了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为确保动态保洁机制能长久有效的实施,镇村两级积极推行卫生费收取制度和环卫招标承包办法,镇环卫所监督环卫公司,环卫公司和村里监督保洁员,村里监督农户,形成相互监督的保洁和垃圾分类链条,增强了大家在环境卫生保护这条工作战线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今,“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外脏乱差”的景象已经很难见到,“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外开鲜花”成了绿色裴桥的新写照。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潢川县:村村通客车“开得通”“留得住” 百姓1元坐公交
    上一篇:新野县第一书记陈松 扎根乡村只为群众富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