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禹州市花石镇王桥村有一家扶志超市,笔者不觉暗暗称奇,超市是群众购买生活用品的场所,咋能用来扶志?
5月13日,走近王桥村扶志超市,便看到超市门口围了不少人。
“你看,俺通过参加义务劳动积了分,还能兑换成东西呢。”该村三组60多岁的韩金凤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对围观的乡亲们说。
原来,韩金凤参加村里组织的义务劳动,共积分44分,在扶志超市里兑换了两袋洗衣粉和两袋食盐。自该村扶志超市成立以来,已有23名群众像韩金凤一样通过积分在超市里兑换到了生活用品。
走进扶志超市,只见80多平方米的房屋内,摆放着米、面、油、作业本、文具、衣物等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整齐有序。听村党支部书记刘宏涛介绍,这些物资主要是禹州市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捐赠的。然而,这些捐赠物资怎么会与扶志联系起来呢?刘宏涛向我们说起其中缘由。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有不少爱心企业、社会人士向王桥村捐款捐物,改善村里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一段时间后,村“两委”发现,通过单纯的发放物资,部分群众不仅精神状态依然萎靡不振,而且还形成依赖心理,养成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懒惰思想。如何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营造淳朴的民风乡风?王桥村“两委”经过研究,决定成立一家扶志超市,以此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民风乡风。
为保证扶志超市规范有序运营,村里制定出超市运行的管理办法、积分制度、物资接受制度、物资发放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等制度。该村村民凡是通过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家庭院落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积极学习宣讲扶贫政策的,积极参加村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的,邻里团结互帮互助的,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的,被评为各级“孝老敬亲”“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的,经扶志超市积分兑换组认定后,均能在扶志超市积下不等的分值,兑换超市里相应分值的物品。截至目前,村里已有50多人次通过超市积分兑换组认定后在超市积分,并有23人兑换了相应物品。
“扶志超市虽小,发挥作用却不小。”自扶志超市成立以来,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把老人接回家”“好媳妇”“好妯娌”“美丽乡村”等活动中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增强了参与村里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村里孝老敬亲、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等传统美德蔚然成风。“村里今年以来已组织两届‘最美王桥人’评选活动,有16人获得‘最美王桥人’称号。”刘宏涛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