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种立体黑木耳帮村民寻富路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5-21 17:29:5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范长坡焦萌
      5月16日,在叶县常村镇金沟村黑木耳立体栽培扶贫示范棚里,记者第一次见到立体种植的黑木耳:一个个长约25厘米呈圆柱形的环保降解袋里,装满了杂木锯末儿,被吊在空中,黑木耳就从编织袋的小孔里钻出来……
      该村第一书记贾泽鋆告诉记者:“这个棚只有170多平方米,仅相当于二分半地多点,但你可别小看了这二分半地,年利润至少能达两万元以上。”
      金沟村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262户1190口人,其中贫困户41户143人。2017年11月,市农科院办公室主任贾泽鋆带着组织的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来到金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我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带领群众致富。”贾泽鋆说。
      经多方考察,贾泽鋆最终选择了黑木耳立体栽培项目。“立体栽培的黑木耳,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气候条件、场地等限制,产量高、品质优。”贾泽鋆介绍,“就像现在这个棚,能挂8500个菌袋,相当于过去一亩地的产量,而且木耳耐储存,也不愁销路。”
      为此,贾泽鋆专门跑到山东鱼台学习技术。
      “我们的第一座大棚是按照鱼台的经验建造的。”贾泽鋆说,3月,一场大风,把只建好半个月的大棚给吹垮了。“因为鱼台的气候条件和金沟村有很大不同,大棚抗风能力低,加上光照、温度、湿度都不尽相同。”贾泽鋆说,如何建成适宜当地气候的黑木耳大棚,他苦苦思考。
      整整一个星期,贾泽鋆每天和工人们商量着如何改良大棚。“子夜一点,躺在床上,甚至还在想。”贾泽鋆回忆道。
      一个星期,贾泽鋆瘦了一圈。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棚终于建成了,“我们在鱼台的基础上,作了很多改良。现在这个棚,不仅能抗8级风,温度、湿度控制得也非常好,很适宜黑木耳的生长。”在介绍大棚的性能时,贾泽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就在几天前,这里的头茬儿木耳已经成熟,由于品质高,口感好,一斤木耳卖到了80元。
      “看这木耳,颜色纯,个头均,每一片都那么厚实,这吊袋种植真是个好方法。下一步,我们就跟着贾书记干了!”村民们看到木耳的收益,纷纷跃跃欲试。
      “棚室立体木耳栽植我们没有经验,但经过多方考察、试验,这应该是个带领村民致富的好项目。如今,立体木耳长势较好,木耳质量和产量也非常不错,可以说是初战告捷,村民们从中看到了发展方向。”贾泽鋆说,下一步,他将用市派第一书记带来的20万元经费,再建几座这样的大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新蔡县 大喇叭传递脱贫“好声音”
    上一篇:息县第一书记吴金良带着老伴儿驻村扶贫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