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永不言弃的红旗渠儿女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7-20 17:36:28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杨利伟秦名芳
      有一种精神永远传承,有一种精神历久弥新,有一种精神永不过时,有一种奋进叫永不言弃。
      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靠双手一锤一铲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出了绵延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而在此过程中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彰显时代价值,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阔步前行。
      50多年来,林州人民持续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营养,谱写着“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的壮丽篇章。如今,百万红旗渠儿女挺立在新时代潮头,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在美丽的太行山继续着筑梦之旅。
      苦干创业自力更生永不停歇
      七月的林州热气腾腾,百亿工业产业集群内机器轰鸣,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上活力四射,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点中人头攒动,勾画出一幅“战天斗地”新图景。7月11日傍晚,金黄色的落日余晖正慢慢带走夏日的炎热,红旗渠畔怒放的木槿花,朴实地展示着紫色的花容,带来一片安逸。
      “我们现在发展了100多亩的木槿基地,到明后年,要发展到300多亩。到那时,不但村里的22户农家乐都有木槿花供给客人,还能供应给周边的农家乐。”56岁的林州市黄华镇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明生说,“1978年,魏家庄村从原来的大队里分出来后,一直都戴着‘小乱穷’的帽子。2012年村委会换届时,村里的账上只有308块钱。”2013年,村里定下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路,党员干部带头修路、建农家乐、发展坡地经济,村里通煤气、通自来水……一步步走来,治安由乱到好,村民由贫渐富,集体由弱到强。“光集体土体流转租赁这一项,就增加了集体收入160多万元。”
      刘小峰今年40岁,他的“林州壹号院”农家乐是附近名副其实的“一号院”。“2012年,我在路边搭了一个简易棚卖凉皮,一年下来还挣不来2万块。”刘小峰告诉记者,2014年,在村里的统一规划下他开办了“林州壹号院”,由生意冷清到现在年收入20多万元,就是一股劲在支撑着他。“咱们是红旗渠的传人,不能被一点小困难打倒。再难,还能难过当年修渠?”
      走在林州大地,红旗渠的条条干渠布满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渠水奔流不止。这条渠是老书记杨贵带领全县人民作出的吃上水、吃饱饭的承诺。50多年过去了,红旗渠带给林州人的不仅仅是吃上水、吃饱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渗透到每个人的身上。
      “魏家庄的村名还是老书记杨贵题写的呢!我们希望红旗渠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紧跟党的好政策,立足自我、自力更生,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李明生说。
      实干奋斗责任担当永不放下
      7月13日上午,林州市龙山街道南营村方有存家门口的小菜园里,一蓬蓬豆角、茄子、西红柿长得正旺。
      方有存今年65岁,和“出太行、富太行”的20万建筑大军一样,前些年他是郑州等地建筑工地上的一名建筑工人。“那时候苦啊,吃一斤肉,媳妇都嫌贵生气。”方有存说,“现在好啊,儿子儿媳都在市里,一年能收入十几万。村里让我在村委会帮忙,一年能挣万把块,还有养老金,我不缺钱。”闲不住的他,把邻居们不种的三亩多地又“拾”起来了,种上了油葵、花生。“我是一名党员,自己就要比别人多做点。我们都是依靠红旗渠精神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觉得就是这样,人越奋斗就越有精神。”
      今年4月21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红旗渠纪念馆内,了解到当年开凿红旗渠时党员干部口粮标准低于群众时说,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当好表率,才有凝聚力,才能带领老百姓坚定地跟党走。谈到红旗渠精神,王国生指出,红旗渠精神的落脚点是实干、是奋斗,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老百姓的大小事都是村干部的事!”姚村镇冯家口村党支部书记申宝红的话掷地有声。冯家口村有1300多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村里常住人口达4000多人。“当年修红旗渠,都是党员干部冲在前。现在村干部的作用就是平时多给群众办事、服务,只有多担当,群众才能拥护你,你才能干好。”
      巧干创新富民福民永不止步
      姚村镇是林州市乡镇的排头兵,其地位的得来源于多年蓬勃发展的汽配产业。但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汽配产业在“留住青山绿水”面前,必须转型升级。“我们要紧扣优势转型。工业经济是姚村的根,党委政府要通过创新和集聚,引导传统铸造向绿色铸造、铸造向制造、汽车配件向总成和整车方向转变,打造中国汽配之乡。”姚村镇党委书记栗强云告诉记者,全镇围绕打造林州市域次中心的目标,坚持工业强镇、城建靓镇、三产富镇、和谐兴镇的思路,以全方位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提质增效、稳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林州是红旗渠精神的故乡,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时代会变,伟大的理想信念不会变,奋发向上的精神不会过时,红旗渠儿女在时代发展的征程中,创新奋进永远在路上。
      “林州是一个不在起点却写满初心的地方,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要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林州特有的标签,是林州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林州市委书记王军说,林州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五部曲”。如今,林州市委提出“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三力同驱,齐头并进,富太行正在进行中,美太行也已经起步,福太行是根本目标,就是要让林州百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和幸福。
      缠绕于太行山腰的红旗渠,仍然在崇山峻岭中静静地流淌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正引领着林州人民和全省人民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奋进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汇集着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我要脱贫 还要致富”
    上一篇:新野 脱贫致富“花为媒”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