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彦今年30岁,是封丘县应举镇朱庄村人,家中有老公与三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操持着一个火锅店,日子过得简单却幸福。
但在几年前,潘文彦还在为日常生活开销发着愁。一家五口人住在三间老旧的房屋里,由于孩子们还小,全家只有潘文彦的丈夫李春顺一人外出打工,很难支撑全家人的开销,生活十分困难。
2015年经个人申请、乡村干部调查、党员代表投票,潘文彦家被评为贫困户。“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来到我家。乡干部就坐在我家的凳子上,和我谈起未来的打算,并向我讲解扶贫政策,真是耐心又负责!”潘文彦回忆道,“政策特别好,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趁这个机会打个‘翻身仗’!”
很快,在驻村工作队的建议和帮助下,潘文彦成功申请到了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准备在应举镇凤坡村十字路南开一家火锅店。潘文彦带着家人靠铁锹、尖镐,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硬是在杂草丛生、都是乱石的地方平出了600多平方米的地。
开饭店的前期工作要做很多,但潘文彦每天晚间还要坚持学习《餐饮行业营销》等一些书籍。她认为,搞餐饮想获得成功,除了饭菜的口味和价格,服务质量和促销活动也非常重要,于是还自费报了餐饮服务培训班。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证件办得很顺利。开业第一天营业额就达3000余元,都说一个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开门红”让潘文彦一家十分振奋。
饭店的工作琐碎且辛苦。潘文彦整日和丈夫待在饭店里,穿着工作服,身上充满了油烟味。特别是炒料时,那刺鼻的辣椒味常常呛得他们眼泪直流,但潘文彦却乐此不疲。“购买火锅料包成本过高,质量也没有保障。我们特地跑到县城西关学习炒料技术,按照自己的配方制作火锅料,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资金数千元,这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技术就是金钱,勤劳就是最大的财富!”潘文彦兴奋地告诉记者。
回顾奔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这几年,潘文彦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手把手的指导,让我家能够迅速改变贫困面貌。现在我们光荣脱贫了,这比啥都让我们觉得高兴!”
如今,潘文彦已经成为朱庄村的致富能手之一。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在准备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今年,潘文彦准备加入联合农业合作社,再学着搞搞种植,之后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扩大生意规模,帮助身边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