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有学校、医院、银行、就业车间、集贸市场……就像城里一样。感谢党和政府的黄河滩区居民搬迁好政策,让咱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8月13日,正在台前县吴坝镇东桥社区服装加工点上班的郑丽郡一席话,说出众姐妹心里的喜悦。
郑丽郡是吴坝镇东桥村的贫困户,一家六口人常年靠种地为生。2016年年底,她一家人从黄河滩区的东桥村搬了出来,搬迁到镇区的东桥社区,住进了130平方米的新楼房,彻底摆脱了洪涝灾害。
“上级给俺人均补助28400元,除去买房子花了15万多元,结余了2万多元。俺家还有拆除旧房子补贴、土地复耕流转等,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郑丽郡开心地说。
搬进社区后,郑丽郡在社区一个服装加工点找到了工作,不但月均收入1500元左右,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她的丈夫去了天津打工,月收入约3000元。去年,郑丽郡一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眼下,像郑丽郡家一样,东桥村334户、1179人全部搬离了黄河滩区,住进了新家园,过上幸福惬意的新生活。
在台前县黄河滩区,“有女不嫁黄河滩”曾是群众抹不去的痛。
台前县所辖黄河河道总长62公里,处于黄河低滩区“豆腐腰”地段,且黄河水少沙多,泥沙又集中淤积在河槽中,形成槽高滩低的“二级悬河”,给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危害。受生态环境和政策影响,滩区工业项目无法实施,服务业发展没有根基,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群众增收的唯一途径是外出打工。长期以来,黄河滩区形成了典型的贫困带,与滩外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黄河十年九涝,一场大水,墙倒屋塌,庄稼颗粒无收,一切从头再来,长期陷入脱贫—返贫—脱贫—返贫的怪圈。”忆及以前黄河泛滥情景,东桥村党支部书记李如成仍心有余悸。
“东桥村搬迁的成功,为吴坝镇滩区居民搬迁开了个好头。”分管滩区迁建工作的镇干部朱绪荣告诉记者,东桥村是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二批试点之一,村民全部迁入镇区东桥社区,不但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新上了汽车坐垫厂、服装加工厂,沿街商铺门店一字排开,让搬迁后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挣钱、持家两不误。“经过试点和宣传,滩区群众普遍认识到,迁建既是为了保证安全,也是为了实现永久脱贫。”朱绪荣说,“老守着破房子和固有的生活方式不行,大部分群众愿意搬迁,渴望现代生活元素。”
在吴坝镇新规划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区工地,记者看到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朱绪荣说,吴坝镇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专班专人负责,倒计时加压推进,31栋多层楼主体工程将于8月底全部完工,年底达到入驻条件,届时将开始拆旧居、迁新居,12个滩区村的2326户、8077人将彻底告别黄河滩区。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滩区群众的重视和关怀,也是滩区群众的热切期盼。台前县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弘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坚决打好打赢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年底,43个村、10248户、34445人搬离滩区,住进幸福家园。”台前县委书记常奇民表示。
如今,台前县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再次拿出县城和乡镇位置最好的地块,集中各方优势资源建设县城、吴坝、夹河、马楼四个安置区,分年度制订了建新、搬迁和拆旧任务计划,细化台账,压紧压实沿黄乡镇和相关部门责任,施工人员冒着高温酷暑奋战,确保早建成、早投用、早入驻。该县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力争把全县黄河滩区内所有人口106584人全部纳入搬迁范围,因人因户落实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后续帮扶措施,确保精准搬迁、稳定脱贫。
“滩区迁建关键在要素保障。”台前县县长王俊海说,台前县已把安置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一体布局一体建设,并紧紧扭住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