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桃上元村贫困户
□本报通讯员葛高远董俊峰
“我们引进的投资500万元的养牛场项目现在正在建设;引进的扶贫车间箱包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各项手续已经办完,马上就可以开工了……”8月9日,一见面,王立峰说起扶贫工作如数家珍。
去年11月,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王立峰到伊川县平等乡上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派驻的第三任书记。上元村虽然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但距来驻村时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为此,王立峰感到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在对上元村20多天的走访了解后,王立峰认为:经过3年帮扶,上元村集体经济由刚开始的啥都没有达到了目前的20万元,但要想早日让全体村民甩掉贫困帽子,过上小康生活,仍然要走好壮大集体经济之路。
在乡党委、村“两委”的支持下,王立峰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市场调研,上洛阳、到郑州,托朋友、找同学,发信息、打电话,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适合上元村脱贫的产业项目。不久,三个项目相继引进来了:引进的投资近500万元,规模达500头的养牛场,可直接带动20户贫困户就业,每户年增加收入8000元;为村里建设的伊淼泉净化水厂投产后,不但能带动4户贫困户进厂务工,村民每年还可以限量免费领取净化水;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引进箱包加工业务,可使村里富余劳动力不出家门进车间务工,实现家庭增收。
壮大集体经济只能鼓了村民的口袋,而要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就要下大力气抓好民生。为了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王立峰跑县上、下乡里,使得一个个民生工程在上元村投资落地:投资16.8万元建成的医疗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即可就医的目标;投资13.6万元,完成了上元小学(幼儿园)破旧校舍的修缮,购置了新课桌、新凳子,为小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投资36万元,建设总面积1600平方米的上元综合文化广场马上开工,将为村民提供一个文化休闲的场所;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为全村外墙体绘制了宣传画,在村中栽种了800多棵行道树,房前屋后栽种了月季花……为让村里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他协调派出单位,利用过年给职工发福利的时机,将村里的花生、粉条、芝麻等收购一空,销售收入达17万元。
上元村悄然发生着变化: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了,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了。“俺村这个驻村第一书记真是‘驻’到了俺们群众心里。”提起王立峰,村里的贫困户刘喜桃连声说“好”,村民们也都赞不绝口。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争取上元村土地提质改造项目获批,使现在的‘望天收’土地改造成能水浇的良田;下大力气继续引进项目、改善民生,尽一切力量为村民多办实事,早日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对于今后的工作,王立峰信心满怀。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