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襄城县湛北乡后聂村的地表温度已达40摄氏度,当记者见到正在贫困户家询问情况的杨来法时,汗水已经打湿了他整个后背。一边的贫困户告诉记者:“杨书记从来到俺村就没歇过,忙调研、忙规划、忙协调,带领着乡亲们办鞋厂、搞养殖……这几天热成这样,他也是从早到晚全村跑。”村民们着急表达的感谢,缘于杨来法在帮扶过程中对他们付出的真心。
后聂村位于襄城县东南部,是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550户人家,现有贫困户8户16人。在过去,后聂村没有村集体收入,基础环境差、文化建设落后、党员群众思想涣散,扶贫攻坚压力非常大。去年11月,在中国人民银行许昌市中心支行工作的杨来法被派到后聂村担任第一书记。
刚开始来到后聂村时,乡亲们都以为是走形式、走过场。为打消群众这个想法,杨来法一步也未停歇,他很快进入角色,几乎每天都要入户走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尤其对村中8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政策扶持、困难救助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半年多时间里,他走遍了后聂村的角角落落,入户率达90%以上,对每位家庭尤其是贫困户家庭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该村困难户王花五个儿子犯法入狱,家中老人住的房屋每到雨雪天就漏个不停,杨来法及时协调资金帮助修复;去年底,一场大雪把该村老党员刘科的塑料大棚压塌了,急需几千元资金恢复生产,杨来法了解情况后及时送去了5000元帮扶资金,帮助刘科解决了难题;盛夏的后聂村,连续多日的超高温,杨来法顾不上休息,奔走在电子加工厂、肉牛养殖场与群众家里,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就这样,从生活中的小事、民生实事做起,杨来法赢得了民心、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不少群众开始向他敞开心扉,这也让后聂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起来。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杨来法发现后聂村的土地大部分流转出去,村中闲散人员尤其是女同志空闲在家的比较多,于是,他就结合村中鞋料加工的优势,在村中荒坑填埋的基础上,建了一个鞋业加工厂,并注册了信达通鞋业公司,挂上了扶贫车间牌子,安排了50多名在家女同志,让她们不出家门就找到了就业岗位,真正做到了家庭和工作两不误。
今年“三夏”小麦收割前,杨来法发现后聂村有几十年的农机收割历史,而且村里目前有收割机50多台,但是,都是单枪匹马,各自为战,影响收益。经过调研,杨来法带队成立了鼎丰农机合作社,统一外出进行了跨区作业,不仅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而且也培养了后聂村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仅此一项,就为后聂村带来300万元的收入。
在新环境下,杨来法借助该村鼎丰农机合作社肉牛养殖的优势,帮助协调项目资金,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开展“公司+农户”养牛发展项目,通过托养和代养模式,共带动该村及附近村庄贫困户20户,让贫困户通过企业脱贫致富,资源整合,循环运行,在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保障下,双方都实现了互利共赢,使后聂村年人均增加收入2.21万元,真正做到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
除此之外,杨来法还带领群众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健全完善“铜器社”、组建老年人腰鼓队和农民广场舞队等,强化群众的思想意识,提升群众的精气神。
“杨书记,这么热的天,来家里吃点瓜吧!”杨来法匆匆地说:“没事儿!我还得去电子加工厂看看呢!”跟着杨来法走在后聂村,记者发现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村庄。他看到老人膝盖上贴着厚厚的膏药,会关心地询问情况;村里正在玩耍的儿童,见到他会开心地打招呼……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