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平县发展花卉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张卡申摄

高丘镇龙园葡萄采摘园里的葡萄喜获丰收 张卡申摄
编者按:今年年底,南阳市内乡县、镇平县、方城县将按计划和标准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自5月起,南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专项评估调研就在三个县依次进行评估。南阳市脱贫攻坚首次集中“总攻”已经进入倒计时。自本期开始,我们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聚焦三县全力以赴冲刺脱贫摘帽的故事。
□南阳观察记者刁良梓本报通讯员杨晓申胡少佳
镇平县2011年被确定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年底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4579户34877人,7个重点贫困乡镇、91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3.59%,根据省里统一安排,将于2018年年底脱贫摘帽。
在脱贫攻坚中,镇平县构建“1+1+1+N”扶贫大格局,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通过“千企帮千村”让贫困户成了家门口的“工薪族”,从而实现了产业与就业的相融共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镇平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不但让贫困户脱贫,还让农村环境更美、产业更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镇平五级干部总动员,“百日攻坚”如火如荼推进,打响高质量脱贫攻坚战。
产业与就业相融共生
镇平县枣园镇位于三县交界,薄薄的土层下全是石头,以前群众望天收,小麦亩产三四百斤,一年到头混个“肚圆”,是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
如今,6000多亩的艾草种植和深加工让枣园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月14日,记者来到枣园镇嘉禾庄园扶贫基地,三个扶贫车间内的几十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前两年因为孩子上学致贫的贫困户张金柱如今的日子可以唱着过,他掐指算了一下享受的各项扶贫政策,一年两万多元,如今老两口在家门口成了“工薪族”。
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下,嘉禾庄园扶贫基地带动枣园镇四个村100多户贫困户发展艾草种植,直接用工近百名贫困群众,还有80户贫困群众直接将土地流转给扶贫基地,每年每亩租金450元,“当个甩手掌柜,一亩地还比过去挣得多。”贫困户张其军说。
产业是群众稳定脱贫的源头活水。镇平县在产业扶贫上,围绕“村有产业、户有项目、人能就业”,构建“1+1+1+N”产业布局。第一个“1”是光伏产业,已建成113兆瓦光伏项目,户均5千瓦以上,年均收益3000元。第二个“1”是金融扶贫,与想念集团合作,开展企业带贫,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每年可分红3000元。第三个“1”是镇平县财政筹资1亿元,到户增收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N”是按照“一村一品”,力推“专业合作社+扶贫基地+贫困户+金融+党支部”的“五+”模式,大力培育莲藕、苗木花卉、金鱼、艾草等特色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一到两个优势特色产业。
除了产业造血,如今在镇平,遍地都是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这源于该县实施的“双百计划”。据介绍,该县采取“县投资、乡建设、村所有、户收益”和“企业建、县奖补、乡监管、村占股、户分红”等模式,现已建成187个扶贫车间、186个扶贫基地。
除此之外,该县如火如荼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全县筛选155家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实施产业帮扶项目51个,完成投资2.8亿元,带动143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统筹产业和就业,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4785人,开发保安、保绿、保洁等“八大员”岗位3456人、农业保险协保员2411人。同时,发挥“中国玉雕之乡”优势,组建由30家玉雕企业、82名玉雕大师、281名会员组成的玉雕扶贫联盟,建设扶贫车间,开展玉雕培训,吸纳群众就业,共带动贫困群众8500人。
脱贫攻坚让乡村更美
花红柳绿,区间道上干净敞亮,一个个绿色的垃圾桶整齐地站在路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记者在镇平县杨营镇程庙村看到的真实一幕,这与一年前该村污水横流、白色垃圾袋乱飞的景象判若两样。
陪同记者采访的驻村第一书记李鹏告诉记者,为鼓励贫困户自觉维护自家的户容户貌,由爱心企业赞助建起了爱心超市,在环境卫生评比中优秀的贫困户,可根据积分去爱心超市免费领取生活用品。同时,村里还成立了13人的保洁队,全部由贫困户组成,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立公益岗,每人每月710元,村里的群众高兴地说:“真不是吹的,咱这乡村跟城市一样干净敞亮。”
镇平县委书记李显庆认为,脱贫攻坚,不仅要鼓起贫困群众钱包,还要与“乡村振兴”战略无缝对接,通过脱贫攻坚让乡村更美、产业更兴,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两年,镇平县投资1.76亿元,开展“三清三化三拆除”,即清垃圾、清杂草、清污水,硬化、绿化、美化,拆除危房、险房、闲房等村容村貌整治和贫困户“七改一增一树”行动,对贫困户户容户貌进行改造提升。同时,该县与中环洁全面合作,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环卫一体化项目,让垃圾桶、垃圾箱和环卫队覆盖贫困村在内的所有村子,让“乡村垃圾何处去”这个顽疾得到了解决。
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投资3.86亿元,计划实施“四好农村路”40公里、286个村通村通组道路896公里,目前已经完成319公里。投资1963.7万元,解决17个贫困村28738人安全饮水问题。
“百日会战”战鼓激昂
“百日会战,我有责任,全县摘帽,有我贡献,全县同心,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6月21日,镇平县会展中心内,该县县、乡、村三级干部庄严宣誓,要以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斗志,向脱贫摘帽这个“堡垒”发起强有力的冲锋。
“百日会战”实施方案显示,在为期100天时间内,该县以开门迎检为标准,紧扣退出指标,迅速补齐短板,查漏补缺做加法,精准退出做减法,开展“七个清零”,实现“六个覆盖”,做到“六个达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同时,每月对各乡镇、专班、村、扶贫干部进行考核和观摩,对排名前三进行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排名最后一名的乡镇和扶贫专班,做表态发言。
镇平县21个扶贫专班单位全部参与,实行五级干部蹲点住村,即,四大班子领导每周至少住村1天,22个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每周至少住村1天,乡镇党政正职每周住村不少于3天,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周到帮扶村住村1天,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行“五天四夜”“两天两夜”住村。县级领导带领4个脱贫成效质量监督组和4个整改督查组,一村一村“过筛子”,一户一户“捞底子”,拉出清单,现场交办,限期整改。
为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镇平县对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扶贫干部评选为扶贫标兵,优先作为提拔重用对象,奖励10000元工作经费。从“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四项工作中,评选“先锋党支部”,每评上1项,支部书记工作报酬每月上调500元,其他村“两委”干部上调300元。以脱贫攻坚为重要衡量标准,评选红旗基层党组织、玉乡先锋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