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红薯刚刚上市,大家都想买点尝尝鲜,一天能发1500到2000多单。”李书强高兴地说,现在一箱2.5公斤装的“麦仁店红薯”,根据品种不同能卖到16到28元,纯利润在30%左右。
红薯是唐河传统杂粮作物之一,但由于销路受限,普通红薯价格一直在每公斤1.5元左右,处于“有市无价”的境地。为改变这一局面,该县借助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唐河红薯”的契机,通过电子商务强大的销售渠道,使“唐河红薯”走出了唐河,成为叫响全国的农业品牌。李书强也借助这一春风,从红薯种植、收获、加工、销售等多方面实行合作社统一管理,注册了“麦仁店”和“唐州百味”品牌,还通过红薯深加工创造出了更高的价值。
如今,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红薯、粉条、红薯精粉等多个品种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仅红薯一项线上线下每天都能卖出3万公斤左右。目前,李书强的合作社有社员78户,在他的带动下,王庄村90%以上的耕地都种上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收入就达300多万元。
此外,该合作社也成了唐河县农业特色产品扶贫基地,担负着22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我在这里一天打零工能挣100元左右,而且通过小额贷款入股,每年还能分到3000多元,这一年下来可没少挣。”王庄村贫困户潘胜昔说,合作社还优先收购贫困户家的红薯,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红薯储存难、销售难的问题。
在该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的“贫困户帮扶协议书”上,劳务用工、股份分红、产品收购、产品销售、教育帮扶等一系列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家庭情况打造的帮扶措施,无一不承载着2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像李书强一样,唐河县通过电子商务将红薯从地里直接送到千家万户餐桌上的新型农民比比皆是。目前,唐河县种植红薯达20万亩以上,亩产达2500公斤,年产值达3亿多元。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