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小康路上党旗红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9-12 10:40:5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王伟宾图

    博爱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对口扶贫村西张茹村程刚摄
      □焦作观察记者陈学桦成安林
      一个个扶贫项目开工建设,一笔笔扶贫资金不断注入,一名名党员干部奔走在农家地头……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始终有党组织的声音在回响,始终有党员的身影在忙碌,始终有党的旗帜在迎风飘扬。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博爱县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以党建为统领、以脱贫为重心,将党建和扶贫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1
      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地处太行山南麓、豫晋两省交界处的博爱县有204个行政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3个。
      博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将抓党建促脱贫和其他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如今,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越来越近,博爱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了总攻:
      ——坚持以上率下。多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等,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机制,45名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45个行政村90户贫困户,县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压实工作责任。
      ——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主体,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逐项细化分解,逐人落实责任,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突出帮扶责任。出台《博爱县驻村帮扶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建立健全驻村第一书记不称职“召回”等各项管理制度,对不能胜任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进行调换,激发驻村第一书记发挥作用。
      ——强化督导考核。成立四个督导组,采取定期督导与随机检查的方式,认真督查各乡镇街道和帮扶单位工作情况,责令未在岗在村的12名驻村第一书记写出情况说明,并在全县通报。对不能较好地履职尽责的2个驻村工作队进行调整,确保脱贫攻坚各阶段任务的有效有序开展。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政干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拿出‘绣花’功夫,实打实地推动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博爱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泓说。
      当下,在脱贫攻坚一线,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扶贫脱贫的强大牵引,一个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点燃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
      2
      建强基层组织增强脱贫攻坚组织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从致富带头人到优秀青年农民,从民营企业家到农业大户……博爱县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入手,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契机,让越来越多能带对路子、带好发展、带正风气的“领头羊”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之中。
      探索的“星级”管理制度,把农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与工作报酬挂钩,将能够理清发展思路、发展特色项目、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选出来。
      金城乡张武村多年没有一点集体经济收入,是个集体经济“空白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第一要务。”刚上任不久的金城乡张武村党支部书记王中有如是说。
      他带领新班子力破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局面,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建起2座温室大棚,靠租地为集体经济增收4.6万元,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发展“空白村”帽子。
      村委换届后,全县93名种养大户或有从商经历的经济“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中,40名经济“能人”作为“两委”班子后备人选进入跟踪培养。截至6月底,全县204个村全部制订了“三年时间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博爱县投入1000万元财政资金,高标准新建了5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筑牢脱贫攻坚“主阵地”。博爱县对2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对“带头人”不胜任不适应、班子不团结搞内耗、发展思路不清无作为等问题,制订工作方案,抓好整改落实。经过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重新焕发生机。
      博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忠伟说,通过构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保障体系、基层带头人队伍引领体系、基层党组织服务支撑体系,打造了一支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3
      强化驻村帮扶选优配强脱贫攻坚生力军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就要派最能打仗的人去。
      从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中选派600余名优秀干部进驻到各个贫困村。他们冲锋在前,倾心服务扶贫对象,点燃贫困群众致富热情,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磨头镇大屯村利用驻村第一书记1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流转土地76亩种植冬桃,2017年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今年又新建15座大棚种植蔬菜,预计年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
      第一书记,让惠民举措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打通了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驻村第一书记直接与贫困户面对面接触,宣讲政策,帮助贫困户知晓政策、运用政策、享受政策,共为37个省市贫困村1100多名群众讲解政策,传授实用技术。
      博爱县投入资金188万元,对贫困户实施技能性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及致富带头人培训。
      “要像禾苗一样深深扎根土地,让群众富起来,环境美起来,日子甜起来!”博爱县中医院派驻第一书记孟祥喜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2016年5月,博爱县被列入全省首批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立足自然资源,盘活发展资源,该县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定向吸引贫困户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来,引领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加速推动脱贫致富进程。
      目前,14个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土、农、公、活”集体经济发展四字模式,成为引领村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不仅如此,博爱县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统筹推进,通过精准谋划,发展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初步形成了“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小康路上红旗飘,党建引领步步高。在脱贫攻坚战中,博爱县党员干部人人倾情付出,默默奉献,为贫困群众创造了脱贫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博爱县扶贫路上的生动故事。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西陶党建”模式激发干事新活力
    上一篇:农业遥感 离我们不远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