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西峡振兴乡村书写“新乡土时代”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12-04 16:42:3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开栏的话
      在庆祝《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55周年之际,省委书记王国生对继续办好《河南日报农村版》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河南日报农村版》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好“三农”故事,讲好河南故事,传播正能量,展示新风貌,为在乡村振兴中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王国生书记的有关要求精神,本报迅速组成九个采访组,分赴全省各地,报道基层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发掘、宣传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从今天开始,本报特开设“讲好‘三农’故事助力乡村振兴”栏目,刊发记者从基层一线发回的报道,为您讲述那些鲜活感人的“三农”故事、河南故事。
      □本报记者任爱熙孙雅琳曹国宏
      初冬时节,记者穿行在地处伏牛山腹地的西峡县,从该县五里桥镇、丁河镇猕猴桃特色产业片区,再到双龙镇、二郎坪镇、太平镇老界岭健康养生片区,因为有了产业的植入,眼前的美丽乡村分外美。
      近年来,西峡县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把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三大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扶贫、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跨界融合、多业态增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成效明显,逐步形成了以“农业+旅游”“农业+工业”“农业+养生”“农业+电商”等为代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有效放大了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乡村四处蕴含勃勃生机,乡土特色得以彰显,民俗文化得到传承,书写了乡村振兴进程中西峡的“新乡土时代”。
      新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是在以农业为依托的基础上,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二产、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三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11月26日,记者在五里桥镇黄狮村看见,村庄四周围绕着成片的猕猴桃种植园,村道两旁是成排的猕猴桃雕塑。全村96%的耕地上只产一种农产品——红心的、绿心的、黄心的猕猴桃,全村群众80%的收入来自猕猴桃。
      黄狮村的猕猴桃种植始于2005年,十年后,这里成了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并引入了西树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储藏、分选、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当地3000多亩猕猴桃提供生产技术、储藏、销售等服务,打造出“恐龙峡”商标品牌产品,辐射带动该村3000余名果农增收致富。
      距离黄狮村不远的前营村白庙村民组,在猕猴桃园的掩映下,颇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街和手工作坊街让人想起了时下的两个热词:一个是“乡愁”,另一个是“老家”。挂在居民院墙外的农具、古锁展示栏和磨豆腐的豆腐作坊,为这个只有76户292口人的小村庄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据介绍,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共有15万名游客涌进白庙村体验老家味道,一位卖水饺的大娘一个双休日就赚了1万元。
      如今,西峡产业融合发展的蓝图已经打开:毗邻五里桥镇的丁河镇打造了猕猴桃特色小镇,通过猕猴桃采摘带火了老家小吃、老家特产,“农游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传承民俗、开发乡愁旅游,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二郎坪镇湾潭村打造了农耕文化园,这里的农耕用具展示、农事情景雕塑、“二十四节气”农谚,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让村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了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时代变迁。
      新业态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将过去难以就地资本化的农村资源,变现为发展资本。
      点点鼠标,优质农产品便可从田间地头直抵城市餐桌,曾经的空心村,一家家网店蓬勃生长,打开了村庄发展新空间……近年来,西峡县引爆“互联网+”计划,融入网上“一带一路”,建立村级邮政站点299个,全面疏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在西峡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的特色产品超市,该县桑坪镇杨家墁农场创始人杨康峰,刚从长沙参加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归来,他举着手中的一包玉米糁说:“一斤能卖180元。”如果没有电商,产自西峡县深山中可当种子的老玉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惊艳了世人的味蕾,卖出令人咂舌的高价钱。
      在西峡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有总销量居2017年全国生鲜第一的京东西峡馆,还有电商上市企业草帽兄弟电商公司,而阿里巴巴国际部则服务西峡县40多家生产企业,把他们的产品销往东南亚、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双龙镇的双龙村,2017年被阿里研究院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依托阿里巴巴淘宝大学闪讯商学院的技术优势,整合双龙香菇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实行“行业门户+商城”模式,打造中华香菇网,累计举办培训22期,培训学员2200余人,开办网店300家,实现网络销售6500余万元。
      2017年,西峡全县电商交易额达34.83亿元。互联网的基因已渗透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西峡,乡村旅游既是一个融合三产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
      11月27日,老界岭脚下的太平镇东坪村,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映红了村民的笑脸,他们不光是忙着采摘、加工山茱萸的药农,还是开农家乐的“老板”“老板娘”。
      东坪村党支部书记吕振华说,村里有235户人家,开了87家农家宾馆。昔日人均4分耕地的穷山村,依靠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旅游服务业、中药材产业,成了城里人趋之若鹜的美丽乡村。
      6号农家宾馆的主人尹青云、王金茹夫妇俩正忙着收拾客人离去后的餐桌,提起自家经营了13年的农家乐,他们笑得合不拢嘴:“每年收入6位数,家里轿车买了两辆。”王金茹说:“现在是淡季,俺准备关门歇几天,到别处转转考察考察农家宾馆,提升提升俺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一到节假日,家住鱼库村的民宿户主谷松三的手机就响个不停,“都是预约订房的”。
      鱼库村是老界岭旅游度假区的窗口和旅游接待的前沿,也是太平镇三个贫困村之一。松木雕花门窗,融合艺术气息和乡土特色的室内装修,像这样按照豫西民居风格建设的特色民宿该村已建成96座,不仅提升了老界岭旅游度假区的承载能力,还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如今的鱼库村,已成为全县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示范村。
      八百里伏牛山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与美丽乡村互融互生、相得益彰,成为乡村振兴最厚重的一抹底色。“我们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以贯之做大做强‘三大特色农业’,坚持不懈推进农业立、农村美、农民富,让全县父老乡亲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谈及乡村振兴之路,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信心满满。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商城县“甜蜜产业”成脱贫利器
    上一篇:驻村干部的“新能源灯”计划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