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组合拳”激发致富动力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7-10-09 14:21:1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者按    
     
        沈丘县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社会帮扶助推,金融扶贫发力,组合出拳、综合施策,为全县早日实现小康提供了保证。沈丘干部群众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务实、创新、敢啃硬骨头的劲头儿,值得点赞。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刊发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肖飞郭力铭
     
        十月正是槐山药丰收的季节,沈丘县北城办事处泉海槐山药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李海泉和入社贫困户任西峰,忙着收获成熟的山药。“槐山药种了4亩多,去年就脱贫了,今年盖起两层小楼,俺家日子越过越滋润。”10月6日,勤劳致富的任西峰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加强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基地运营管理,稳步增强帮扶带动能力,让贫困群众得实惠。”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特色种植基地26个,规模养殖基地17个,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实现就业、分红、入股等方面增收。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沈丘围绕脱贫找思路,围绕产业找门路,围绕增收找出路,健全完善了一整套产业扶贫机制,全力打好产业脱贫这场“硬仗”。
     
        该县针对不能外出就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创新性地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引导县产业集聚区内服装加工、电子组装、户外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在贫困村规划建设扶贫车间200家,每个占地500至1000平方米,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在该县石槽集乡虎头村扶贫基地记者看到,3个扶贫车间在这里集中建设。“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家门口上班,不耽误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在该基地的凯旺飞马电子厂上班的贫困户胡艳丽说。据了解,沈丘已建成“扶贫车间”74个,带动5000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1500人,月工资1500元至3000元。
     
        与胡艳丽不同,该县莲池镇刘八庄行政村的朱沉中夫妇二人均身患残疾,属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这部分贫困群众虽然占比不多,但帮扶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主要采取的是光伏兜底项目。”皇甫立新说,沈丘投入整合资金1.6亿元,规划建设400个村级光伏电站,现已建成并网发电293个,每个电站年收益7万元左右,可带动特困户20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稳定收益20至25年,有效解决特困群众稳定增收问题。“俺两口子没法干活,孩子还在上学,有了这个兜底帮扶的3000元,能解决俺家不少困难。”朱沉中说。
     
        沈丘还鼓励非公经济人士助力脱贫攻坚,筹集扶贫善款220万元;大力发展教育扶贫,累计资助贫困生3.5万人,共2382万元;全面铺开健康扶贫,贫困群众免费参加城乡医保、大病补充医保;积极倡导金融扶贫,发放扶贫贷款1963笔3.1亿元,36家产业扶贫基地贷款1715万元;创新推出保险扶贫,政府出资357万元,贫困群众人身意外有保险。
     
        “在脱贫攻坚中,组合出拳、综合施策、联合发力,不仅彰显了党员干部的决心,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户的信心,也为全县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了保证。”皇甫立新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一架植保无人机 让荥阳小伙从新疆赚回 15万
    上一篇:河南为最贫县开出治贫新“药方”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