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旱船、舞狮、舞龙、花灯、戏服……这些传统社火道具,总能“舞”出浓浓的年味儿。人们看到的这些社火道具,很可能出自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这里生产的社火道具占据了长江以北60%的市场份额。
随着年关一天天临近,霍庄村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1月2日,村民霍瑞亭连着接了几个催货的电话。在该村200多平方米的龙腾戏剧店里,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社火道具、戏剧服饰,几名员工正在装车,霍瑞亭是这家店的老板。
“这段时间忙得很,几乎天天熬到深夜。”霍瑞亭说,“新疆、陕西、黑龙江……到处都来订货,产品供不应求。”
霍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戏具之乡”,加工生产社火道具已有百余年历史,全村2000多口人,80%从事社火道具制作,产品有舞龙、舞狮、旱船、宫灯、花灯等30大类20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等地,每年有2亿多元的销售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订单大多来自电商渠道。“以前快过年的时候,别人都是往家跑,霍庄村的人是往外跑,还得扛着做好的道具,到处去推销。”霍庄村党支部书记霍军政说,“跑的地方有限,还特别累人,效益也不好。那时候全村人盼过年,也怕过年。”
当最为传统的社火道具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社火“火”了,霍庄“活”了。“放下锄头敲键盘,淘宝网上创新业”,全村有1100多人在网上“开店”,线上销售比例如今已近七成。2016年,霍庄村成功入选“中国淘宝村”。
霍庄村延续了上百年的社火道具,制作的是年味儿,留着的是乡愁,也让霍庄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