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昔日贫困村“蝶变”为幸福村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2-18 14:04:1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曹相飞通讯员孙光旭余林冲
      辽阔的湖面上,大雁鸭盘旋飞翔;起伏的丘陵上,花草树木和池塘禽舍错落分布……2月12日,这是记者在邓州市刘集镇何冲村看到的和谐幸福景象。
      何冲村位于刘集镇西南,拥有独特的何冲水库和丘陵岗坡地貌4000余亩。全村5个自然村425户16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13人。截至去年底,全村已脱贫26户91人。
      近年来,何冲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变,村民生活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昔日的贫困村逐步“蝶变”为幸福村。
      深入走访确定精准帮扶
      自驻村工作队帮扶以来,面对该村资源匮乏、土地分散、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工作队员多次到村、组、户进行走访调研,最终提出了以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的发展思路,逐步将该村打造为富裕幸福村。
      工作队一边进村走访,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发展产业,一边到相关部门对接,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落户该村,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帮扶带来的实惠。
      “除驻村第一书记长期在村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外,其他干部每个月至少要到村里开展帮扶工作两次以上。”何冲村党支部书记陶爱民说。
      落实产业项目加强就业帮扶
      帮扶工作除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外,帮助群众增收才是帮扶的最终目标。如何帮助群众增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满意度,是每个帮扶干部长期以来思考和面临的难题。
      “现在这个政策真好!我老了虽然不能外出务工,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补贴家用,感到很满足!”赵小菊说。赵小菊今年60多岁,以前她靠种田维持生计,如今年纪大了,重体力活儿明显干不了,但她在家里没有闲着,每天到清溪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每天收入70元。
      何学志是从南方打工回乡创业的有志青年,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帮助下,他拟成立“何冲种养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水稻、养鱼、大雁鸭立体混养项目,实现种植养殖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将招收该村贫困人员,就近就业。
      精神扶贫提振群众干劲
      “感谢政府的关心和帮扶,有了大家的帮助,这段日子终于熬过来了。”这是徐春录反复对记者说的话。“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顾理每次来,不是给孩子带学习用品,就是带些米面等礼物。”徐春录感激地说,“顾书记鼓励我学个技术。去年我在政府的帮助下,投资4万元买来收割机,一个麦季下来挣1万多元。”
      徐春录是2015年经刘集镇何冲村党支部申请评议纳入贫困户的,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安排学生入学读书、发放到户增收的扶贫项目4只羊、争取危房改造项目整修房屋……
      何冲村原来的卫生室设施简陋,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工作队积极协调,将卫生室进行了重建,100多平方米的新建卫生室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去年5月,为助力脱贫攻坚,驻村帮扶队和何冲村委会请来演出剧团,把脱贫攻坚政策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通过表演的形式在群众中传播。剧团演出间隙,采用问答的形式,在观众之间开展扶贫知识抢答比赛,真正把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到百姓的心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正阳县万安村第一书记张长安 为村里群众带来光明
    上一篇:平舆县李得周 小鸡“啄”出幸福路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