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丰涧村的巨变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3-05 10:23:3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黄红立通讯员张珂周伟星
      四年,一家银行矢志不渝倾力帮扶,两任驻村第一书记接力奉献,使一个干旱少雨的山村成了全县首个普惠金融示范村,也成了闻名遐迩的美丽花园村;一个年存栏母猪1.5万头、年出栏仔猪40万头的牧业基地产销两旺,140个大棚的草莓、700多亩大红袍花椒硕果累累,多个家庭养牛场红红火火,构成了产业多样化的富民典型村。
      山村巨变,发生在洛阳市宜阳县高村镇丰涧村的动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架起金融“金桥”“贷”富一方百姓
      新年伊始,乔倍志就开始忙活起来:建大棚,种草莓种蔬菜,“贷”来扶贫新路子,才能“种”出致富金果子。“有了资金支持,俺能甩开膀子大干!”他信心十足,干劲儿更足。
      乔倍志是丰涧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缺技术、少资金,始终找不到致富门路,日子过得拮据。2017年,丰涧村被宜阳县确定为普惠金融示范村,只要是认定的“信用诚信户”,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就可以贷到资金。这对正为钱发愁的老乔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他积极响应政策,成为村里首批获得贷款资格的贫困户,贷款建起两个大棚,种植蔬菜、瓜果,去年一年收入两万多元。
      今年,乔倍志扩大规模,再发展3个大棚,争取收入翻一番,实现脱贫致富梦。
      老乔的成功,是丰涧村在探索普惠金融助脱贫过程中一个小小的胜利果实。
      2015年,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和丰涧村结上了“对子”。国家级贫困村、浅山丘陵区、干旱少雨,三个词组就勾勒出了丰涧村的轮廓。行里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穷亲戚”,贫困户普遍面临缺技术、缺资金两只“拦路虎”。行党委针对村民贷款难情况,出资30万元建立了“金融扶贫风险担保基金”,打造“脱贫助力贷”产品,解决了丰涧村贫困户贷款难问题。
      趁热打铁!人行郑州中心支行逐步扩大普惠金融覆盖范围,建立了宜阳县首个“普惠金融示范村”,行长徐诺金亲自为“丰涧村普惠金融示范村”授牌,带领相关处室业务部门负责人向村民耐心讲解普惠金融理念,宜阳农商行更是紧锣密鼓对该村农户开展普惠现场授信。
      截至2018年末,丰涧村已累计信用评级授信305户,授信金额987万元。第一批集中发放普惠金融授信证200户,累计发放普惠授信贷款135笔,金额128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金额共计120万元。今年,已将符合条件的305户授信证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2017年至今,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对宜阳县扶贫再贷款的累计额度为6.68亿元,其中2018年中心支行对宜阳县扶贫再贷款的累计额度为3.7亿元,架起了“金桥”,“贷”富了群众。
      同时,丰涧村还成立了宜阳县第一个村级金融服务站,迄今,存取款达1100余人次,累计金额达100多万元,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小额存取款、零钞兑换、支付转账、领取惠农补贴等基础金融服务。
      引来产业“活水”找准脱贫支点
      脱贫无捷径走,只能靠产业。人行郑州中心支行选派的冯合勋、刘德国两任第一书记接力帮扶,一以贯之的理念从未改变。
      两任书记担起了脱贫先锋的重担,一直努力谋划发展高效种植业。2016年,丰涧村通过申请省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45万元,让50个草莓大棚齐刷刷地矗立在了村头的土地上。2017年初,村里又整合资金135万元,新增草莓大棚90个,还在大棚周围打了三眼机井。
      现在,村里的草莓种植大棚连接成片,承载着乡亲们脱贫增收的希望。一个大棚种一季草莓能收入5000元,加上今年套种的西瓜能多收入2000元。村里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大棚的收入已经脱贫摘帽。
      为引入草莓大棚项目,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们没少与贫困户合计。他们一次又一次到县里、外地咨询农业专家,到市场上找销路,确保产业能真正撑得起扶贫重任。
      “精准扶贫,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好每一笔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让贫困户受益。”刘德国介绍,蔬菜大棚实行合作社“统建统管”,贫困户“量化入股”,贫困户优先承包,预计平均每个棚年收入最低5000元。合作社已将蔬菜大棚入股红利35903元提前预分到贫困户手中。每年贫困户中还有10多人次在蔬菜大棚打工,一年平均收入2000元。全村49户贫困户161口人全部尝到了大棚种植带来的“大甜头”和真实惠。
      同时,村里还种植了烟叶、辣椒,每亩可分别增收3500元、1800元;有的贫困户通过到户增收资金和政府补贴,在家里养起了牛;而光伏发电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还直接将全村贫困户都纳入分红范围;700多亩大红袍花椒已开始挂果,可持续采摘30年,盛果期每亩地可收入6000多元,收益覆盖全村群众。
      去年,小山村还引来了“金凤凰”——新大牧业种猪繁育基地,村民收入来源更宽泛。场区占地380亩,投资1.5亿元,年存栏母猪1.5万头、出栏仔猪40万头,带贫44户享受每年763元企业分红。20多户100多人次到猪场打工,其中贫困户为30多人次,一年平均收入5000元。新大牧业在周边流转土地1500亩,每亩地租500元,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建立高效农业种植园区,贫困户中每年有10多户20多人次在高效农业种植园区打工,一年平均收入2800元。
      细微处见真情让旧村换新颜
      “实施下水道挖建工程时路面结冰湿滑,我摔了一跤,手上缝了六针。”抚摸着手上的伤口,刘德国却觉得一切都值得,“现在厕所革命进展顺利,村里还配备了垃圾池、污水处理站,将来丰涧村会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丽。”
      啥是精准扶贫?得贴紧、贴准老百姓的心才行。刘德国深知,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健康问题,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紧扣“厕所革命”及下水道排污建造工作数次开会商议,还跑省城、进县城,向行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专题汇报。在他的努力下,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帮扶了100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丰涧村作为宜阳县首个“厕所革命”试点,厕改工作进展顺利,2000多米的主体工程管道已铺设完毕。村里还配齐移动垃圾箱5个、垃圾池33个、运送垃圾车1辆、专职保洁员6名。今年年初,村内污水处理站也建成了,未来,丰涧村村民将用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水冲式厕所,村庄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仅仅干净还不够。2018年年初,行里划拨资金对老街墙体进行加固、美化,对进村道路两旁12米范围内进行绿化,对西岭2.3公里长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协调资金改造、修缮学校操场和教学楼,建设丰涧村戏剧舞台,向省扶贫部门申请健身器材17组。现在村里道路通畅、有花有树,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园村”。
      数字看宜阳县脱贫攻坚
      数字1   1.18%
      贫困发生率1.18%
      2018年年底,89个贫困村出列85个,16363户62635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18%。
      数字2 6229名
      6229名帮扶党员干部
      一张作战图、四大战区、三级网格……34名县级领导挂帅出征,313名科级干部吃住在村,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线指挥,6229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数字3    8539名
      8539名农民党员
      选优配强了353个村“两委”班子。8539名农民党员对口联系3.25万户农民群众。
      数字4    4.2亿元
      4.2亿元,531个产业项目
      投入4.2亿元实施的531个产业项目,使全县所有贫困户都有2.7种产业帮扶,全县每个村都有了当家产业,成就了一大批特色村、专业村。
      数字5    100%
      投资5.3亿元,完成道路提升697公里,全县353个行政村及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硬化道路率100%、通客车率100%。
      数字6    1055个
      1055个自然村吃上放心水
      投资1.1亿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51个,对全县1055个自然村组饮用水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实现了“人人吃上放心水”。
      数字7    89个
      89个贫困村户户通电、免费看电视
      投资5.53亿元,新建改造变电站、配电台区,完成89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全县村村通动力电,户户通电。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接通、观看有线电视;所有行政村通宽带,网速有保障。
      数字8    353个
      353个行政村有文化服务中心和卫生室
      投资4498.5万元,按照“七个一”标准,353个行政村建起了标准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化娱乐有了好去处。新建提升改造村卫生室373个,89个贫困村有200名以上注册乡村医生。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汝阳县小店镇 表彰先进户弘扬好家风
    上一篇:孟州市云水村 庙会上敲锣打鼓表彰先进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