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焦莫寒
“只有打好基础,农村才能真正脱贫,农民才能真正富起来!”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淅川县先后两次移民近40万人,道路交通网连续两次被打破,移民规划实施期间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停滞十年,历史欠账较多。全县道路面临上等级公路缺少、县级路密度不够、末节路网不通畅、配套落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库区67万群众出行。
“淅川迫切需要改善交通条件,畅通对外通道,提升通达能力,为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张家祥说。
目前,淅川县正在谋划和实施重大交通项目,西峡经淅川至十堰铁路建成后,可将西峡、淅川、湖北等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串珠成线,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
带动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拓宽群众脱贫致富渠道。建立丹江口水库生态与水质保护应急绿色通道,主要集生态通道建设、保水质应急、生态产业集聚和生态旅游圈等功能于一体。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为起点,与湖北省丹江口市环库公路相连,贯穿丹江口库周群众集中居住区。
项目建成后,不仅有利于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而且能将库周区域的生态产业、自然景观串联起来,形成环丹江湖生态旅游圈,成为豫西南和鄂西北之间的交通要道以及淅川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