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
悠悠淮河水,两岸腾绿浪。
连日来,记者跟随信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办公室的同志,看到蜿蜒东去的淮河两岸,呈现出“两岸绿树相对出,一河碧水绕田园”的喜人景象。
去年冬季,信阳市掀起国土绿化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提速行动高潮。浉河区何寨村朱庄村村民孙立全把他多年种菜攒下的40万元积蓄拿出来,与村里联合创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流转了200亩土地,在淮河生态廊道种上了栾树、银杏等。
“现在城市园林绿化火着呢,有苗不愁卖。”孙立全说,“响应号召建设生态廊道,政府还有补助,吃不了亏。”
一直在电商平台售卖花椒的淮滨县某企业负责人陈勇,从去年年底开始也在淮河岸边种起了树,而且一种就是1100多亩。
“我准备在树下套种花椒,花椒林中再种上花生、南瓜,实现立体种植、三级套种,每亩每年至少可以获利8000元。”陈勇胸有成竹地说。
与孙立全、陈勇相比,早就尝到了种树甜头的息县全国种粮大户柳学友,在树木种植上步子迈得更大。早在2010年,他就在种好1.6万多亩粮食的基础上,把流转来的土地拿出2000多亩,种上了市场紧俏的树种。几年下来,精明的老柳发现,种粮一亩一年净收益最多只有400元,而种树一亩一年能多挣500元以上,田间管理投入还比种粮少。
沿着淮河一路走来,上千亩的新造林基地随处可见。平桥区肖王镇梁湾村的淮河岸边,绵延11公里的国储林项目基地中,树木已经开始吐露新芽。
“这些林子全部由区里出资成立的恒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平桥区林业局副局长钱德林说,今年全区绿化直接投资2.6亿元,带动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投资4亿元,全区已完成造林任务5万亩。
3月12日,信阳市召开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观摩推进会。在罗山县高店乡浉淮村淮河廊道绿化工程示范基地,全市奋战在播绿一线的建设者郑重承诺:“本月底前,坚决完成今年44万亩的造林任务。”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