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燕实习生丁涛通讯员聂政李峰
夏伟34岁、冯阳29岁、王鑫27岁,平均年龄刚好三十而立——这是2017年5月,永城市交通运输局驻条河镇侯庵村工作队接力扶贫时的“出场阵容”。驻村近两年来,这支脱贫攻坚队不畏艰辛、干劲冲天、能量满满,展现出别样的青春风采。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驻村伊始,“第一书记”夏伟带领队员们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大走访。4个自然村513户村民,他们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走访完毕,全面掌握了村里的情况,认真细致的工作得到了老乡们的认同。
当年7月,全村安装了自来水。为了能让村民尽快喝上安全卫生洁净的自来水,3名队员主动配合安装人员帮助贫困户、空巢老人安装,令这些困难群众大为感动。三伏天里,尽管汗水早已渗透了他们的衣服,但当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喷涌而出的那一刻,3人疲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同样是在2017年,驻村扶贫工作队经过积极协调解决了土地与资金问题,新建党群服务中心让党员有了自己的活动阵地,有了服务群众的便民场所。年底,45盏路灯亮起来,结束了该村夜间黑灯瞎火的历史。
转眼到了2018年。该年度的“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又有了“用武之地”,3名队员忙得不亦乐乎:修通2公里水泥路,实现“庄庄通”,让村子水泥路总长达到7.5公里;购买1800棵树苗用于廊道绿化;在党群服务中心旁修建一座公厕,助力厕所革命,让群众“方便”更方便;召开首届乡风文明表彰会,表彰“好媳妇”“好婆婆”“五美庭院”等20名(户)先进典型,并将其照片悬挂于村内主路旁,营造浓厚的乡风文明氛围。
用真情扶真贫。“我们吃住都在村里,和群众尤其是贫困户都产生了感情,侯庵村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夏伟感言。驻村扶贫工作队因户施策,精准扶贫,去年年底,8户19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自此,该村15户41人全部脱贫。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去年,永城市条河镇党委、镇政府与中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万亩糯高粱产业园,对该镇1.3万亩糯高粱实行半托管,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为五粮液集团种植优质专用酿酒高粱。侯庵村作为该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需要流转2700亩土地,几乎囊括了村里所有耕地。
土地流转,谈何容易?村民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为了打消顾虑,2018年5月15日至6月5日,驻村扶贫工作队与该镇党员干部一起,不厌其烦地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终于促成糯高粱项目落地。当年金秋,糯高粱丰收,中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1元/斤的价格收购,并支付0.1元/斤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此同时,2017年落成的光伏发电项目也在2018年产生了效益,全年贡献资金4万元。
对于侯庵村而言,时间转入稳定脱贫阶段的2019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准备这样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探索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使其发挥更大作用;让光伏发电项目继续产生效益;再修通2公里水泥路,实现“户户通”;深入推进农村“四大革命”,重点为4个自然村各修建一座公厕……
事业立得住,百姓记得住。正如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词所言:“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侯庵村作出的贡献,让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侯庵村已于2015年退出贫困村序列,但接力扶贫以来,这支年轻的团队让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正在稳步实现。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