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鱼塘撒下一把鱼食,一群鱼儿便围了过来
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肖倩 闵昌蕊 文/图
一个远离城区,除了土地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贫困村庄,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变”出了41家养殖种植大户,并且有了建设智慧新村的梦想。
“一切归功于土地流转、土地平整。”固始县蒋集镇牛庙村驻村第一书记方俊说,全村高低不平的田地、洼地、荒地流转平整为4560亩良田后,养殖种植大户纷纷抢租,以往毫无生机的村庄有了活力。
土地流转,村头荒地变身鱼塘
站在固始县蒋集镇牛庙村村头放眼望去,12个紧紧相连的池塘蔚为壮观,里面养殖的几十种观赏鱼,在这里繁殖、生长并畅销国内外。
徐洪于是鱼塘的两位投资人之一。他说,自己就是本村村民,这些年一直在北京做生意,得知老家土地流转后,便和老乡回来租了400亩地养殖观赏鱼,前期12个鱼塘占地150亩,后期250亩鱼塘即将投入建设。
“这里曾是一片荒地。”方俊说,那时,牛庙村和很多农村一样,农田都分别属于不同家庭,农田之间高低不平,且被田埂所阻隔,无法实施机械化作业,农民生产成本较高,大片土地荒芜。
2017年9月开始,固始县5个乡镇试点土地流转平整,牛庙村13个村民组、865户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加上开垦的荒山、沟塘,共平整土地4560亩。“土地刚平整好,立刻租出去了3500多亩。”方俊说,目前还有很多本地、外地人员前来商谈租地事宜。
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正遇上返乡创业的“北漂”李加兵,他计划养殖牛蛙,准备在这里租200亩地。
带动就业,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土地流转后,养殖种植大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41家。“这边是鱼塘养殖,那边是艾草种植,再那边是苗圃基地……”车辆行驶在乡间小路上,方俊指着身边掠过的田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地消化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徐洪于说,目前鱼塘每天用工量为一二十人,高峰时期每天用工三四十人,一般劳动力日均工资100元,部分技术工种日均工资为300元,所有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
“土地流转后,我们也增加了收入。”去年土地流转出租后,范新华家一年就领了5000元租金。平时,他还在村里小龙虾养殖大户那里干活,一天工钱高的时候能达到120元,去年挣了一万多块。
农村经济发展了,村头还建起了一座农民公园,智慧新村的建设也列入了规划中,已经签约入住的意向村民达584户。方俊说,牛庙智慧新村占地380亩,为徽式建筑,规划有步行街、卫生室、电商超市等,公共设施齐全,与城市社区无异。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