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汤阴县小村扶贫新鲜事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3-18 15:17:4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秦名芳通讯员李建昌
      记者在汤阴县古贤镇后路村采访中了解到的几件扶贫新鲜事,感受到了这里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与成效。
      贫困户给贫困户发钱
      3月15日,该县后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具平家里热热闹闹,原来,今天是周具平给其他贫困户发钱的日子。
      61岁的周具平,4级残疾,老伴儿患有糖尿病,常年卧病在床,老两口每年仅靠低保金和4亩田维持生活,2016年被纳入贫困户。2017年3月,汤阴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队员王志亮了解到周具平早年种过菜且脱贫愿望强烈,帮其贷4万元启动资金,同时在技术和销售上给予指导,周具平一家苦尽甘来,仅2017年上半年樱桃、西红柿种植,纯利润达3万余元。2018年又扩种3亩,忙不过来的他致富不忘本,聘请同村贫困户侯继叶、王树英等5人帮忙,日薪50元,年户均增收8000余元,就这样,每月10日前固定给工人发工资。同时优先收购贫困户家的农家粪,仅此一项,户均增收200余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村民程国清搞起露天蔬菜种植,带动贫困户10多户;李四清也建起规模鸡场,带动贫困户5户……
      破烂王勇闯一片天
      “收废品了,收废品了!”一年来,李克贵每天都骑着三轮车在附近村里转悠,善良的村民知道其家庭状况且童叟无欺,废品基本上都给他收购。
      李克贵、李艳雨父子二人均患长期慢性病,儿媳妇还要照顾两个幼小的孩子不能外出务工。2017年3月,在汤阴县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张鹏飞的帮助下,李艳雨到县城钢厂务工,李克贵也走上了村公益性岗位。“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李克贵坦诚地说,在帮其享受光伏和艾草分红的基础上,他又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走街串巷收购废品,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被村民戏称为“破烂王”。李克贵说:“收废品、合作社分红,再加上儿子务工,一年有3万多元收入,家里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该村像李克贵这样靠收废品脱贫的还有元四儿和李州青二人,平时他们互通信息,每星期一清仓,结伴致富奔小康。
      壮汉足不出户把钱赚
      每天准时接送儿子上下学,其他时间坐在电脑前查信息、接订单,这是近两年来该村贫困户周小明的生活常态。
      38岁的周小明,正值青壮年,其同龄人一般都外出打工,而他却“不务正业”,让妻子在“外”务工挣钱,自己则每天躲在家里“享清福”。原来他患股骨头坏死,其爱人也没收入,汤阴县市场监管局帮扶队员吴娜了解情况后,介绍其妻到附近工厂就业,月工资2000元左右,同时帮周小明拉了网线,并手把手教他上网操作,在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理财平台上推广信息,接收订单,每月也会有1000多元的进账。该村像周小明这样网上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周小超和靳一曼二人,虽然做的工种不一样,但平均每月也有1000多元收入,加上家人务工收入,“不出村来不出乡,季季都把万元户来当”不再是梦想。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西平县 创新扶贫模式打造脱贫“新引擎”
    上一篇:驻原阳县阳阿乡孙庄村第一书记张建军 一丝不苟忙扶贫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