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大田管家”推动藏粮于技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3-20 09:01:1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归欣本报通讯员袁永强
      3月18日下午,南阳市宛城区高庙镇王良庄村,几台自走式打药车伸开20米长的“双翼”,在麦田里行走。“这家伙一来一回能给4亩地打药,只要3分钟。”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军向记者介绍。
      今年50岁出头的张永军还有个身份——照管全村2200亩耕地的“大田管家”。2017年,王良庄村与南阳市文景园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土地托管协议,由于威信高、懂技术,又有农机设备,张永军被企业聘为从种到收全程负责的“大田管家”。
      “这比当支书压力还大。”张永军坦言,他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往地里跑,“往大了说,咱是给国家粮食安全出点力;往小了说,咱要给企业和群众收益站好岗。”
      根据协议,村民除了有保底的托管分红外,还能获得增产分红和种粮补贴等,土地产出越多,群众获益就越大。2018年,村民们获得托管分红70万多元,加入托管的23户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增收脱贫。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跟土地打了快30年交道,张永军对此感触很深,“以前全靠人干,现在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无人机、联合收割机、自走式机器,咱都用上了,种这2200亩地只需要七八个人。”
      集中连片种地,让农技推广有了更多用武之地。“我们跟南阳市农科院有合作,技术人员定期来指导。”张永军带记者走进地里,指着宽窄不一的麦垄说:“这是‘宽窄行’种法,通风透气,大机械进地也不压苗;再看这土,经过深翻,蓬松疏散宜水宜肥。”张永军估算,今年每亩地能打1100斤小麦。
      不仅产量提升,王良庄的小麦品质也越来越优。今年全村的麦地里,一半是强筋小麦,直供当地农业龙头想念面业;另一半是高发酵小麦,已被贵州一家酒企预订。这两种优质小麦每斤比市场价贵0.2元,最高的一批每斤能卖到1.6元。
      “像老张这样的‘大田管家’,我们目前聘请了6个。”文景园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景旭宁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托管土地近5万亩,计划在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中挖掘更多的“大田管家”,建立更积极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合作社、企业“三得利”,助力乡村振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搬进”美好新家园
    上一篇:新“颍水春耕”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