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济源市白龙庙村引来“活水”留住乡愁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8-27 15:35:0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沿着弯弯绕绕的河道溯流而上,山峦起伏,林木茂密,满目青翠。一泓清流迤逦而下,清澈见底;掬一捧水入口,清冽甘甜。不久之后,这淙淙山泉将通过输水管道流进群众家中……8月25日,记者走进济源市五龙口镇白龙庙村,犹如置身山水相依、绿树环绕的美景图中。
      白龙庙村辖3个村民组,有130户490口人,500亩耕地,地域面积达5公里,且依山傍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企业越发临近村庄,当地政府决定将群众安置到市区,留下土地继续耕种。
      故鸟恋旧林。搬迁,搬出了一户户村民,却剪不断一缕缕乡愁。“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都住在新村,就近打工或做生意。老年人留恋田园生活,还住在家里种地。”村委会主任郭金明介绍,这里山清水秀,老屋保存完好,且易地搬迁后,老村的土地全部流转,种植核桃、葡萄、樱桃和软籽石榴,品质优良,口感良好。
      如何让老村和新村共同发展?如何利用好资源,留得住游客?这些成为村“两委”反复思考的新课题。为此,该村多次开会研究、实地考察,寻求老村发展新路子。然而,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有足够的水源。“村庄紧邻白涧河,我们可以铺管引水”“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还是要做好‘山水文章’”……座谈会上,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老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说干就干,村民们沿着河道寻水源、找泉眼……终于,在距村6公里处找到一个泉眼,并于今年3月17日正式开工。一时间,干群自带工具,全力投入施工中,每天运砂石、抬钢管,尽管路途遥远,施工环境艰苦,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我捐1万元”“我也捐1万元”“我捐3000元”……工程推进过程中,没有钱,“两委”班子成员不等不靠,带头捐款,群众也纷纷慷慨解囊。两天时间,全村捐了10多万元,使得工程顺利实施。86岁的郭素清老人平时住在城里,没有跟上村里的捐款活动。随后,她在孩子们的搀扶下,来到施工现场,捐钱表示支持。
      “群众都很支持这个工程,施工中很多群众经常去现场了解进度,有的还免费送水、饮料、西瓜等,大大鼓舞了干劲。”74岁的老党员赵和庭说。
      “这里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吸引了大量的自驾游、骑行游客,但这些游客买不到吃的,只能自备‘干粮’。我们把这些老房子利用起来,引导村民回村开办农家乐,也是不错的选择。”村党支部书记郭行志说。
      引水管道正在铺设,离村庄越来越近。随着一股清流喷薄而出,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望。村党支部委员赵备战说,村里探索实行了“一村两治”模式:老村依据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新村按照城市化标准,优化、美化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家园。“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老村的地域、资源优势,加快生态休闲游建设,让农村更有‘农’味,让农村的环境更好、产业更优、活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郭行志满怀信心地说。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孙纪山 通讯员 张佩佩)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农作物平均增产四成以上 推广面积近800万亩 河南良种添彩“一带一路”
    上一篇:辉县上八里镇 扶贫超市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