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泡面队长”驻村记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20-01-06 10:19:2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沈丘县扶贫办驻石槽集乡王湖村工作队队长李松涛,驻村期间因天天食泡面,被冠以“泡面队长”的称谓。
      去年12月26日,手术住院16天的李松涛,跟家人玩起了“失踪”,手术出院后的第二天就偷偷回到了王湖村。
      “松涛,昨天刚出院,胃部刚动过大手术,应该在家休息,咱可不能拿身体开玩笑。”李松涛的突然到来,让王湖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峰等人感到吃惊。
      “没事,吃得少了,体重下降了,以后可以轻装上阵了。”李松涛掏出流食瓶诙谐地说,医生安排好了,这一段只能吃流食,每次不能超过400ml。
      2019年6月,37岁的李松涛被选派为驻王湖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湖村近几年因班子不健全,村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村民们意见很大。
      驻村第一天,李松涛便召集全体党员干部会议。全村28名党员,只有5名党员到场,多数都外出务工了。缺少党支部书记引领,没有党员带头,乡亲们心里有啥想法?带着这些疑问,李松涛开始了入户走访。
      通过13天对549户1520人的入户走访,李松涛心里有了底: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没有养殖、加工项目,以外出务工所得维持家庭生活。然而,乡亲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村里的泥巴路。
      “修路!”李松涛横下心来。在他的建议下,石槽集乡党委临时选派乡干部王新峰担任王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征得村“两委”意见的基础上,李松涛起草了一套修路方案,在单位的全力支持下,筹集到修路资金230万元。
      王湖村要修路了!这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王湖村沸腾了。
      修路期间,李松涛和村干部齐上阵,甘当勤杂工。在他们的感召下,村民们也纷纷加入修路的行列。经过20多天的昼夜奋战,终于打通了村里2100米的“断头路”。
      “李队长,王湖村民感谢你!”竣工那天,72岁的老党员李贺美紧紧攥着李松涛的手,久久不放。
      面对无致富项目和门路的王湖村,李松涛又勾勒了“种植+养殖+手工加工+公益岗位”的致富思路。
      在鼓励种植能手引进小麦、玉米良种和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大棚蔬菜、药材等集约农业,通过土里“淘金”,着力提高土地的产出率。2019年,王湖村小麦、玉米产量均创新高。
      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赴安徽利辛县考察取经,回来后成立了王湖村肉鸭养殖合作社,首期投资22万元,建起了两座养鸭温室大棚,并与利辛强英集团签订肉鸭代养协议,由对方免费投放鸭苗、饲料,并负责鸭子回收。该项目安排了20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收入3.6万元。
      同时,实施“归雁经济+巧媳妇工程”,鼓励村里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民李海昆返乡创办了服饰加工厂,56个农村妇女、8个留守老人成了“上班族”。
      “俺一个老婆子家,在这里剪线头,一天能挣一二十块钱,能买油能买面,还能给孙子零花钱!”幸福写在了76岁老人孙素英的脸上。
      对挣钱无门路的贫困户,李松涛就通过他的“关系网”,安排一部分人到沈丘县凯旺电子、大唐电信、乡村环卫保洁等处就业,想方设法让家家都有挣钱的小门路。
      然而,由于吃饭不应时、多泡面,加之熬夜,积劳成疾的李松涛患了胃病,不得不住院动手术。
      “胃可以动手术,但驻村扶贫的‘初心’不能改。”手术后回到村里的当天,他就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廷家走访。
      回到村部,已是晚上7点了。李松涛感到饿了,他拿出流食瓶,加入自配的400ml流食,开始晚餐。(河南日报记者 赵春喜 河南日报通讯员 王向灵 王倩倩)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全省实现行政村 100%通客车
    上一篇:我省再添20个文化产业特色乡村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