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梯田如画,1月3日,走进商城县长竹园乡马堰村,原本冬闲时节的山村却是一片繁忙。
“俺做的手工挂面,城里人都赶着来买,订单都排到20天以后了。”在马堰村高冲组,60多岁的洪功学一边忙着将绕条后的手工挂面上杆、拉长,一边告诉记者,他家在制作手工挂面时会加上当地的特产山茶油,不仅口感筋道,而且有特殊的香味。
洪功学说,自己以前只做少量的手工挂面,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后来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不仅扩大了规模,扶贫干部还帮联系销路,价格也“水涨船高”。
“我和老伴年龄大了,不能外出打工,正好做挂面和照顾家两不误,别看现在一年只做3个月挂面,收入有3万多元呢。”洪功学很满足。
和洪功学家不同,楼房组高传明家不时飘出阵阵酒香。“我家发展的是自酿米酒产业。”正在蒸粮备用的高传明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工艺水平,自己还专程赴广州、贵阳学习,目前已经开发出35度、42度、55度三种规格的米酒,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村没有闲人,家家户户都有自己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要忙。”马堰村马岭组的张超告诉记者,“就拿我家来说吧,每年油茶可以收入5万多元,茶叶收入近7万元,再加上卖葛根粉和野生蜂蜜的3万多元,一年收入15万元没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这几年大伙儿算是真正动起来了。”马堰村党支部书记余英明说,马堰村是个深山区贫困村,经过县乡村扶贫“会诊”,最终开出了立足村情、户情发展特色产业的“方子”,各户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政府部门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激活了山村脱贫致富的“一池春水”。(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尹小剑 见习记者 李振阳 通讯员 杨绪伟 罗玉兰)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