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咚! 咚咚锵!......”4月19日大清早,荥阳市王村镇蒋头村就响起了喧天锣鼓声,在村西新开辟的舞狮演练场上,在三四百位乡亲偕老抱幼的见证下,曾荣获“中原狮王”之称的蒋头舞狮团再现“狮子爬老杆”绝活。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厚重历史文化,维系中华民族精神,是国家和地区的“金色”名片。近年来,王村镇准确把握非遗文化特性,紧紧依靠群众,依托现实社会需求,在保护中传承,在利用中激活,在扶持中壮大。

传帮带世代相传。技艺传承是责任也是荣誉,不仅传承人家族代代相传日日演练,村内群众演练非遗传承技艺也蔚然成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苌家拳有直系传承人16人,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蒋头舞狮有传承人120人。

市场推广增活力。非遗传承人每年多次到全省乃至外省参加各种民俗活动、文化展演、比赛活动,以求切磋技艺,传播非遗文化。2017年10月,成立“郑州市苌乃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第八代直系传承人苌红军担任公司董事,负责苌家拳宣传推广培训。蒋头舞狮团积极承接各项商业演出,在市场运作中强化技艺,推进发展。
非遗文化进校园。从2014年开始,王村镇将苌家拳作为全镇7所小学固定课程之一,利用每周体育课时间,在学生中免费传授,并每年开展校园苌家拳比赛,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苌家拳的熏陶。郑州、荥阳40余所学校也相继开设了每周一次的苌家拳课程。
强化基建促传承。在荥阳市文广旅局、王村镇党委政府及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苌家拳非遗传承馆建设项目已通过批准,前期场地清理、场馆规划已有序开展。场馆建成后,将为苌家拳非遗文化展示、传播提供良好硬件支撑。蒋头村在村西开辟专用演练场,架起15米高的老杆,铺设了100平方的气囊安全垫,满足舞狮技艺演练需求。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保护传承任重道远。王村镇今后将在完善非遗传承相关制度、推进文旅融合方面加大努力,为非遗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探索更好的办法和载体。(大象新闻·河南新闻广播记者 陈俊杰 张宇鹏 通讯员 蒋士勋 王德道)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