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麦子产量比较稳,比去年还增收了一部分,亩产在1300斤。玉米产量也高,亩产1400多斤。我们采用了玉米晚收技术,产量高,品质也好。”安阳滑县种粮大户杜焕永告诉记者,依靠科学管理等措施,今年他流转的2000多亩土地收成不错。

夏收中的麦田
杜焕永是全省上万名种粮大户的缩影。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结果,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河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6108.19万亩,比上年增加6.38万亩,总产量为1365.16亿斤,比上年增产26.08亿斤;粮食平均亩产847.5斤,比上年增加15.8斤,这也是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并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
小麦、玉米、水稻三大高产作物均实现增产
今年我省夏粮生产保持持平略增态势。夏粮平均亩产881.74斤,比上年增长1.0%;夏粮总产量750.75亿斤,比上年增产1.67亿斤,略增0.2%。其中小麦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0.6%的情况下,平均亩产和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0.3%;
秋粮生产实现较大幅度增产。秋粮平均亩产809.1斤,比上年增加25斤,增长 3.2%;秋粮总产量614.41亿斤,比上年增加24.41亿斤,增长4.1%。玉米、水稻生产均实现播种面积、平均亩产和总产量的“三增”。
特殊之年 河南丰收的密码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压实责任、落实政策、稳定面积,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两手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干部抢农时、抓管理、抗灾害、防病虫,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强力支撑。

无人植保机进行小麦统防统治
针对今年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的情况,河南各地高度重视、提前部署防控,针对条锈病早发重发的态势和赤霉病有可能偏重发生的趋势,省政府安排1亿元资金加上农业农村部下拨0.96亿元资金,各地方财政凑集2.66亿元,共计4.62亿元,重点支持条锈病的统防统治和赤霉病的统一预防。全省累计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1.46亿亩次,其中统防统治达到8546万亩次,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了抗灾减灾能力。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河南克服重重困难,及早复工建设,确保了2019年结转工程建设进度,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资金96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亩均提升粮食产能150斤。2020年,河南又投入101亿元,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660万亩,并要求12个市30个县(市、区)加大地方财政配套,在原有每亩投入1500元的基础上,按照不低于3000元/亩的标准高质量打造示范区,真正把真金白银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

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示范
多年来,河南坚持走依靠科技提升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启动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培育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培育的小麦品种占全国的1/3,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时间由8年缩短到5年。郑麦9023、矮抗58和郑单958、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品种新技术的加快应用增强了科技支撑能力。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说,今年河南粮食再获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作出了应有贡献,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粮食丰产丰收对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和保障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我们河南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牢牢扛稳了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河南的责任担当。这就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十三五’收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大象新闻·新闻事业部记者 王发艳)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