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农闲时节做学员 村民转型当“画家” 走出文化扶贫新路子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20-12-18 11:02:01    来源:大河报    
      连日来,在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内,参加牡丹画免费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潇洒自如地泼墨挥毫,为严寒的冬天又点起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现场培训班内,满墙的牡丹作品,富贵妖娆,花大色艳,一深一浅释放着牡丹花怒放的激情。枝叶浓淡相间,墨气淋漓,每一笔看似随意,实则都蕴含章法。正在细心勾勒牡丹图的郭丹霞说,自己曾经是个对水墨画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现在竟然也能卖画挣钱了。
      2007年,平乐牡丹画院开始对外招收第一批学员,通过培训,为那些爱好画画的贫困户、残疾人及下岗人员提供掌握技能、提升本领的机会。牡丹画院院长郭泰森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当了半辈子农民,就是凭着画画的手艺,才让日子好一点儿,“创办牡丹画免费培训班就是想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掌握一技之长,为生活谋一条出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今年36岁的郭丹霞报名参加了免费书画培训班,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她现在已经能够在网上销售自己的作品了,还收获了不少“粉丝”。“喜欢我的画的人走在路上碰见我,就会很热情地过来打招呼。”她说以后我还想开一间画室,做一名全职画师。郭丹霞坦言,一年多的时间她不仅学到了本事、赚到了钱,更找到了自信,实现了自我价值。
      郭泰森回忆,牡丹画培训班刚创立时,只有几个人报名。后来画院牵头组织了绘画作品展销,人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竟然能“生钱”,报名的就多起来,这一期的培训班里已经有40多名学员了。他表示,下一步想吸收更多学员,在发展壮大牡丹画产业的同时,走出一条文化扶贫的新路子,为困难群众送去长久、稳定的“真金白银”。(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曼通讯员殷潘丹宁文图)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河南:到2035年法治乡村基本建成
    上一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怎样走上百姓餐桌?郑州政府采购“送一程”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