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农家,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引人驻足,一座座整洁的庭院在绿树鲜花掩映下分外美丽……10月23日,记者在漯河市郾城区李集镇相树张村发现,在较短的时间里,该村村里村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8月份开始,漯河市集中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提升”行动,打响了一场人居环境提升攻坚战。李集镇充分利用此次行动和示范村创建这一时机,每周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对“百日提升”行动进行安排部署,为22个行政村配齐了保洁员。
在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李集镇以奖代补,对成功创建的示范村、达标村、合格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全力投入,带动各村新建垃圾池350个,新修村庄道路12公里,粉刷墙体10万平方米,栽植1万多棵绿化树。
记者了解到,李集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升级”只是漯河市展开的“百日提升”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漯河市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以道路畅通、环境净化、乡村绿化、村庄亮化为重点,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五项重大专题,专门成立由两名市领导牵头的探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机制专题领导小组,重点破解农村长效保洁难题。
在此基础上,该市围绕农村垃圾清扫、运转、处理三个环节,不断完善并坚持实施职责和区域全覆盖,部门联动、常态化督导、群众参与等工作机制,积极建立镇、村环境卫生专业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实现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工作目标。
为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漯河市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资金达1.5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部门帮扶的资金联动新局面。
“百日提升”行动开展两个多月以来,郾城区、源汇区和召陵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和“创文”工作有机结合,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舞阳县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围绕把所有贫困村打造成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的目标强力推进,并与保洁公司签订协议,在全县398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临颍县狠抓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以龙堂、北徐、胡桥为代表的美丽宜居示范村经过提升,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