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红立通讯员张珂
国家级贫困村,浅山丘陵区,干旱少雨,三个词组就勾勒出了丰涧村的轮廓。全村人口368户14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3户423人。
从2015年8月至今,从建成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到140个草莓大棚拔地而起,从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建成,到全省首批普惠金融示范村落户,宜阳县高村乡丰涧村也彻底变了模样……
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更得益于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调研员冯合勋两年多的努力。
打造全省首批普惠金融示范村
2017年9月21日,全省首批普惠金融示范村落户丰涧村,贫困户冯小伟从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徐诺金手中接过普惠金融授信证书,这意味着他可以直接到宜阳农商行贷款5万元,无须任何担保或抵押,如果按时还款,贷款额度还会随之提升。
冯合勋驻村后,深知贫困户创业难关键原因在于资金缺乏这个“拦路虎”。在冯合勋的努力下。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发挥金融优势,一次性拿出30万元,建立了“金融扶贫风险担保基金”。用担保基金为丰涧村村民担保,来撬动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在金融扶贫风险基金的支持下,冯小伟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贷款5万元,买了5头牛,现在已经卖过2头小牛犊开始见利了。“金融扶贫风险担保基金,给贫困户注入了发展活力,改变以往直接给钱办事的做法,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溢出效应。”冯合勋说。
现在,冯小伟决定拿着普惠金融授信证书,再到银行去贷款买牛。“以前想发展没有钱,贷款难,现在程序简单,很快就能拿到钱,感觉生活又有奔头了。”说起现状,冯小伟干劲十足。
凭借自身的业内优势,冯合勋多次申请,靠着锲而不舍的奔走努力,今年9月,丰涧村成为全省首批普惠金融示范村。
冯合勋说,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提出了“信贷+信用”的普惠金融模式,对符合普惠授信条件的农户,实现应贷尽贷。在发证前,宜阳县人行、主办银行信贷人员、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等人员组成3~5人的授信评定小组,入户走访调查,建立客户经济档案。
目前丰涧村已经采集农户信用信息305户,信用评级授信305户,授信金额1525万元。第一批集中发放普惠金融授信证200户,已发放贷款43户211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23万元。
“丰涧村既是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对口帮扶村,又是一块金融精准扶贫试验田。未来,县里计划将丰涧村打造成可复制、可延续的金融扶贫模式,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更多金融便利。”宜阳县委负责人说。
最大限度让贫困户受益
“脱贫没有捷径走,只能靠产业”,上任之初,冯合勋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吃住在村里,用最快速度实现全村产业零的突破,让贫困户最大程度上收益。
凝聚村委班子,提升战斗力,冯合勋和村干部们担起了脱贫先锋的重担;筹集资金,向水利部门申请,请专家勘测,冯合勋“跑”来了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村里千亩田地告别靠天收历史。
万事俱备,冯合勋开始筹划发展高效种植业。他把目光瞄准了高产、效益高的大棚草莓产业。去年,通过申请省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45万元,50个草莓大棚齐刷刷地竖在村头的土地上。今年初,他又整合多方资金135万元,新增草莓大棚90个,还在大棚周围打了三眼机井。
“俺去年就承包了一个大棚,两季草莓、西瓜赚了1万多块,今年准备承包仨,脱贫不愁啦。”64岁的贫困户乔倍志尝到了种植草莓的甜头,下一季准备全家上阵,全力投入“甜蜜事业”。
“精准扶贫,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好每一笔扶贫资金,最大限度让贫困户受益。”冯合勋介绍,大棚项目将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61人全部纳入帮扶增收计划,按照每人2795元,享受分红收益。此外,贫困户还能享受优先承包大棚的权利。
随后,烟叶种植、辣椒种植、花椒种植,小型养牛场,光伏发电,新大牧业种猪繁育基地……一个农业结构产业的调整带富了一群贫困户,一个项目的上马带动了一群贫困户,贫困户成为所有项目最大的受益者。两年来,丰涧村121户389人摘掉了穷帽。
脱贫的背后是冯合勋的辛勤付出!因为过度劳累患上带状疱疹,手术后病情刚刚稳定,他不顾家人反对,马不停蹄赶到了村里工作;冒着高烧去省水利厅“跑项目”;为了向单位申请对口帮扶资金,他连夜打报告;曾经因为帮贫困户全程代办贷款,他差点错过独生女儿的婚礼……
有人问54岁的冯合勋,你这么辛苦,图个啥?“只要大伙儿能脱贫,干啥都值!”冯合勋笑着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