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兴
□本报记者董豪杰文/图
关键词
新乡贤张士兴
先富带后富戒赌幸福院精准设计
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A4纸,一沓沓A4纸上,记录的都是该村贫困户的资料。11月15日这天下午,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兴正和驻村第一书记、镇政府的包村干部等一起整理。
黑色的脸庞和白色的A4纸之间,是张士兴那双认真的眼睛,每一个贫困户、每一组数据他都要认真查看、核对,他说:“我现在带着贫困户脱贫呢,但20年前,俺家可是村里出了名的穷。”
当年村里最穷的张士兴,经过多年的奋斗,家境殷实。在他当上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后,又带领全体村民,将当年那个最穷的“旧刘庄”,变成了最富的新刘庄。
无论是对刘庄村的村民,还是刘庄村整体而言,张士兴用年轻时的种种经历和在外多年的所见所得,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这些背后默默的“工作”集合到一起,就成了刘庄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精准设计。
年轻时,每天与张士兴相伴的是74吨煤和5000斤粮食,直到现在,他依然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出当年下黑黢黢的煤窑和走在寒冷的乡间小路
张士兴四兄弟的房子就在村委会小楼的后面,紧邻着村里景观河的四栋联排乡村别墅,看上去非常气派。但这并不是张士兴在村“两委”任职后为个人“谋福利”,恰恰是穷造成的。在刘庄村的老照片和村民的描述中,这里曾是村里最边缘的地方,景观河当年只是一条窄窄的臭水沟,村“两委”办公楼所在地也只是一片荒地。几十年来,刘庄村宅基地和住宅不断增加,唯独张士兴家附近,村民从来不会“染指”,位置差、条件又差,根本没人要。这块最差的宅基地,就划给了村里最穷的张士兴一家,甚至还附带了一句“不用挑了,批了你们也盖不起房子”。
1975年出生的张士兴,是家里的老三,他对儿时的贫穷这样形容“吃不饱饭、上不起学”。吃不饱饭,张士兴并不在意,但因贫穷辍学,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从小学到初中,张士兴“从来不知道啥是第二名每次都考第一”,但即使如此,在勉强读了一年高中后,他还是辍学了。从那时起,张士兴开始步入社会,为生活打拼。
16岁的张士兴人生的“第一站”,是与大哥、二哥一起,去山西大同的煤矿。略显单薄的张士兴每天在矿井内穿梭,挥洒着黑色的汗水与斗车“较劲”,装煤绝对是一项体力活。当斗车装载着满满两吨煤到达井口时,就意味着张士兴又赚到两块钱,而这样的斗车,他每天能装37斗。能吃苦、不惜力的张士兴很快得到了工友的认可,总喜欢跟他搭班。
如果说煤矿的铁轨给予张士兴的是力量,那么南下之路则给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从煤矿出来后,张士兴远赴深圳打工,在这家生产洋伞的工厂里,他只在车间里待了一个月,之后便一步步从班长、组长、生产组长成为生产厂长,20岁出头便管理1000多人。到1991年,月工资就超过了1000元,直到四年后结婚返乡。
返乡并不是张士兴一时冲动的结果,而是源于成家后思想的变化——总不能一辈子在外边打工吧。购买一辆二手三轮车,张士兴便开始与儿时的玩伴刘会生一起贩卖粮食。每天凌晨四点,辛安镇及附近的小路上,总会有两个年轻人拉着一车粮食匆匆赶路,与挖煤相比,每天装卸5000斤粮食张士兴自然不在话下,但常常“闹情绪”的三轮车则让他受过不少惊吓。最惊险的一次,拉满粮食正在路上飞奔的三轮车,竟然掉了一个车轮,让两个人吓出一身冷汗。
无论是煤矿、车间还是三轮车,张士兴对干什么、怎么干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赚钱摆脱贫穷的现状,是他的主要目的。
管不住双手,让刘文民在不到10年里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张士兴两次从“过山车”上拉起他后,也彻底教刘文民“洗干净”双手
双手如果干净,便全是老茧,一旦脏了,流走的便可能是整个人生。从2008年起,刘庄村村民刘文民经历了不止一次。
如果从人生轨迹上看,早年刘文民与张士兴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前者的轨迹要远远高于后者。“最早的时候,俺俩都穷,村前面是我,村后面是他。”11月15日下午,一身尘土刚从麦地浇水回来的刘文民这样回忆他和张士兴的穷困。但2000年张士兴还在寒风中收粮食的时候,刘文民一家已经在青海的蔬菜批发市场做起了生意,8年后,刘文民已经有了几十万元的存款。不同的是,刘文民一家回到刘庄村时,只有20万元的外债。
在外发财的刘文民几乎是在一夜间,就一无所有了,原因是赌博。于是,身无分文的刘文民回到刘庄村后,只能在家待业。养牛的主意是张士兴提的,同时还帮刘文民跑到了贷款,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着落。“养牛那两年吧,虽然当时因行情限制,并没有挣到大钱,但总算是顾住一家人的生活了。”刘文民说,但两年之后办养猪场,却实实在在地赚了一笔。
对于刘文民养猪的念头,张士兴自然大力支持,帮忙联系了场舍、花钱购买了猪崽儿,甚至饲料钱都是张士兴垫付的。刘文民再次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仅仅两年,便赚到20多万元。
但这时候,当大脑中无数次“自我呼唤”之后,刘文民付诸行动了,他又一次开始赌博。但不同的是,一开始刘文民赚到不少钱。“赢钱壮胆”之后,刘文民越玩越大,常常从家里偷偷拿钱到各处赌博,这也让他体会到了心惊肉跳的感觉。
直到现在,刘文民也记不起到底是哪年哪天,只记得是在平顶山,赌博的房间里挤满了各地赶来的人,吆喝声、惊叫声、叹息声在耳边不停响起,但刘文民似乎完全听不到,他的双眼紧盯着牌桌,脑子里一片空白,双手似乎也不受控制,强烈的欲望让他一次次将手边的钱推向桌子中间。
“激情”一夜后,输掉14万元的刘文民才回到家。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直到2013年底某天,输掉所有积蓄的刘文民躺在床上,过量饮酒让他头疼不已,后悔不已让他有死的冲动。
张士兴没多久就听说了,但这一次他并没有理会,直到多日后相遇。“还赌不赌了,你要赌,我给你5万元,以后就不管你了,如果不赌,欠的钱我给你还了,条件是到村里的苗圃基地上班,管好这些苗木。”张士兴说。刘文民的回答很干脆:“以后再赌,我把手剁下来。”
从十几亩到几百亩,直到现在,刘文民老老实实地在打理苗圃基地,他笑着说:“再沾赌博,那真是坏良心。”在刘文民眼里,富起来的张士兴不忘帮助自己、帮助村民,是自己后半生不能辜负的人。
张士兴竞选村委会主任的“牛劲儿”上来的时候,爱人在村里的小商店成了他的“联络点”“情报站”,第二次参选时,他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刘庄村有不少人都曾跟随张士兴在外工作赚钱,他帮助过的人也不少,“先富带后富”的事儿,张士兴没少干,但他更希望大家都富起来。
于是,2002年,不到30岁的张士兴参加了村委会主任的竞选,结果失败了。“当时可能是太年轻了,村民不太信任,而且当时我确实也没想好咋带大家脱贫致富。”张士兴回忆说。
这次竞选失败倒是激起了张士兴的“牛劲儿”,他决心下届一定要得到村民的认可。当然,除了想法外,他也开始着手准备。利用爱人在村里开的小商店,张士兴得以常常接触村民,同时在聊天中了解村民的困难和诉求,以及对村里发展的各种想法、建议。
2005年,又一次竞选村委会主任时,张士兴如愿以偿,当上了“村长”,三年里的各种想法终于可以开始实施。
从1999年便开始在村委会工作的刘会生这时候已经是村党支部的副书记。“那时候其实不想在村里跑了。”刘会生说的“在村里跑”就是在村“两委”任职,但他贩卖粮食的老搭档竞选上村委会主任,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刘庄村近年来的发展让刘会生重新认识了这位老搭档——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在村“两委”共事,两人配合默契,没发生过一次矛盾,但偶尔酒后,刘会生也会抱怨,“士兴干啥事儿太认真了,要求很严。”
张士兴对此的解释很简单,自己做事不管如何,都只关于个人,但在村“两委”工作,一旦有差错,损失的是整个村“两委”的信誉,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刘庄村包村十年的镇政府工作人员白明霞曾不止一次体会到这点,她说村里的会计练字就是张士兴“逼”的。原本刘庄村会计关金红从来没注意过自己的字有啥问题,但张士兴不满意,“作为村里的会计,不仅要确保账目不出问题,平时村民开证明什么的都要会计来写,字不好的话,会影响村‘两委’的形象”,关金红笑着说:“我的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练的。”
对村“两委”干部要求严,张士兴很有底气,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工作细致的人。白明霞常开玩笑说张士兴手里有一本刘庄村近年来的发展史,原因便在此。“从他到村‘两委’后,无论村里的哪个事儿,哪次会议,只要找他,就能找到记录,厚厚的本子写了一大堆。”白明霞说。
从年轻的男女,到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的村民,覆盖全体村民的脱贫致富精准设计,让刘庄村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落下任何人”,而总设计师,就是张士兴
晚饭过后,刘庄村村民李春(化名)正在一个小院里转悠,外套下方的两个口袋鼓鼓的,里面往往装着她四处捡来的各种物品——李春有智力障碍,这里也不是她家,而是刘庄村为残障村民和五保户建立的幸福院,他们平时在这里吃住,有专人做饭照顾。
建立幸福院的念头,是张士兴在李春家里产生的。2015年腊月二十四,寒风凛冽,张士兴这天到贫困户李春家里看望,她带着同样有智力障碍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家三口正在吃饭,但只有一个破盆,盆里盛的都是刚煮的白菜,没有筷子就用汤勺,一个人吃,另外两个人看,仅有的一个汤勺只能轮流吃。
自从丈夫去世后,做饭的事儿就只能由李春负责,但她并不知道怎样把粮食做熟,于是就出现了张士兴看到的那一幕。给钱,李春不会花,送米面油,她做不熟,张士兴明白针对该类人群的扶贫措施要大打折扣。于是便萌发了建立幸福院的念头,将村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集中供养。
包括73岁的张天恩在内,村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吃饭、住房有着落了。这只是张士兴为刘庄村脱贫所做的精准设计的一部分。
张士兴在外打工赚到第一桶金从而改变贫穷状况后,对“走出去”挣钱深信不疑。位置偏僻、又缺少发展资源的刘庄村“先天不足”。外出务工成为脱贫致富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为此,张士兴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成立村集体的农民合作社,将土地集中由合作社耕种。这是一个“堵”与“疏”结合的招数,既让部分村民在“丧失”土地后“被迫”外出打工,又让部分愿意外出的村民从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断”了村民的土地路之后,每年春节,张士兴还会到返乡的务工人员家里串门,让先出去的再带更多村民一同打工。
有人外出务工,自然也有人留守村里,因为老人、小孩儿等原因不能外出的村民咋办?张士兴也做了相应的设计。留下来的年轻人,就近到村集体的砖厂、扶贫就业基地上班,年龄稍大的,农忙时在合作社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在村里设立公益性岗位,让村民通过打扫卫生等赚取工资。
针对不同村民所设计的脱贫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刘庄村实现整村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张士兴兴奋不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正是他和村“两委”奋斗的目标。在张士兴眼里,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足之后,从人的角度来看,村民素质和气质的提高尤为重要。作为舞阳县人民医院新派驻刘庄村的第一书记胡广永,在任职短短一个月内,便深刻体会到。
胡广永对刘庄村的印象,大多来自即将卸任的“前第一书记”朱晟利和村民,直到11月15日晚上前来送东西的面包车司机说出,“东西放广场上,这么多人也不怕丢”时,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过村“两委”干部的回答很一致,“没问题,放这儿没人动的。”
今年底,舞阳县将努力实现全县“摘帽”,就刘庄村而言,张士兴信心满满,但压力也更大了,“脱贫当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虽然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万元,但这只是致富路上的第一道关,刘庄的明天绝对会越来越好。”张士兴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