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银行濮阳市中心支行积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把“精准扶贫”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加大信贷投入,突出精准施策,为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立三大保障,树立坚强后盾
加强组织保障。制定《濮阳市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计划和内容,成立濮阳市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为金融扶贫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搞好平台保障。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已全部录入全市所有农户、贫困户的信息,为金融机构实施贷款支持提供了可靠保障;先后组织召开濮阳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和8场银农、银贫推介会,积极搭建合作平台。
提供机制保障。建立扶贫工作台账,每月报送扶贫工作完成情况。对签约项目跟踪督导,明确完成时间节点。每月向市政府汇报扶贫工作情况,并通报各金融机构。
实施四大工程,精准拔除穷根
实施全面走访工程。组织工作队深入贫困县开展调查摸底,逐村逐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逐户建立信贷要求档案,覆盖率达100%。
实施信贷创新工程。开展创新竞赛活动,要求各金融机构一企一策、一户(类)一方,量身定做,每年创新推出1至2种扶贫信贷产品。积极推广卢氏金融扶贫信贷模式,实现有创业意愿、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授信、贷款全覆盖。
实施基金担保工程。协调濮阳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社会融资2000万元,成立惠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对全县扶贫贷款和农地抵押贷款进行担保。同时积极协调督促各县建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金。截至目前,全市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金规模已达1.3亿元。担保基金按5到8倍放大发放扶贫贷款,对带贫企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实施金融覆盖工程。指导金融机构把经营重心向乡镇村组下沉,满足农村普惠金融需求。截至目前,全市78个乡镇已实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全覆盖;2927个行政村已实现助农取款点全覆盖;布设自助存取款设备1700台,发放各类银行卡1436万余张,相继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电子产品。
坚持五项带动,开启脱贫大门
试点带动。确定濮阳县为全市金融扶贫暨两权抵押试点县,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19亿元,有效支持全县带贫企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该县做法已在全市推广,省内外有多个县(市)前来考察学习。
产品带动。创新扶贫信贷产品,为带贫企业和贫困户打造“扶贫再贷款+村镇银行+政府风险补偿+公司+贫困户”五位一体贷款、“扶贫办+金融机构+企业+贫困户+政府担保基金”贷款等多款信贷产品,累计为3个贫困县的带贫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提供贷款8.3亿元,带动每个贫困户增收4000元左右。
项目示范带动。指导濮阳县和台前县依托特色种植,开展项目示范带动。2016年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的支持下,濮阳县雨田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与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种植黑木耳合同。公司免费提供菌袋和技术、包销产品,每户贫困户不用出资,最低就能增收1.2万元,今年将带动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在农商行支持下,台前县“菇香小镇”建棚107栋,种植特色蘑菇,带动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入1.8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扶贫车间带动。把扶贫车间建在村头,岗位设在门口,积极支持贫困地区走出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截至目前,已向400多家带贫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6.37亿元,建成扶贫车间439个,安置贫困人员就业1.2万人,人均月增收1000多元。9月22日,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在濮阳召开。
政策工具带动。通过发放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办理再贴现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带贫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支持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和支农再贷款5亿多元,办理涉农再贴现3亿多元。
路不行不到,事不成不为。全市金融机构实施的一系列金融扶贫创新探索已结出累累硕果——2016年以来,濮阳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近20亿元,助推近6万人实现脱贫。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