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严谨的作风,下功夫、摸实情、抓落实,真正把中央、省市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伊滨经开区佃庄镇党委书记朱宏斌说,佃庄镇19个非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04人。今年年底,将实现181人脱贫,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是作风问题、落实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既是落实中央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二选择。
为建立一支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的精准扶贫镇村干部队伍,佃庄镇狠抓扶贫干部政策理论水平、提升干部素质促脱贫的思路。
2016年11月15日,佃庄镇举行镇村精准扶贫干部理论知识考试,全体班子成员,包村组长及分包建档立卡贫困户干部50余人参加了笔试考试。镇党委书记朱宏斌和大家一起参加了考试。
考试结束后,镇党委组织人员对试卷进行打分统计。并通报全镇,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脱贫攻坚中,该镇在机关支部开展“党旗红、作风硬”活动,要求每位机关干部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实际,了解村情民意,满腔热忱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镇机关60名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让干部走进群众,感受群众安危冷暖,讲解扶贫政策,帮助落实帮扶措施,拓展增收渠道。通过经常性走访,点点滴滴增进了党员与贫困户的感情,树立了贫困户在党的关怀下脱贫奔小康的信心。
大到修路、打井,小到低保户申报材料的复印费等,都要经过“小纪委”审核,才能报销。如今在佃庄镇各村,凡是涉及村民利益、村集体经济项目、村公益事业等重大项目,都由老百姓说了算。这个“小纪委”就是村里的纪检委员。2016年9月以来,佃庄镇探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全镇19个行政村都设立了纪检委员,通过构建定责、传责、督责、述责、追责完整链条,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地生根。
建档立卡突出对象精准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佃庄镇党委书记亲自抓,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办公室,共组织召开镇、村级各类扶贫会议150余次。
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中,该镇广泛宣传,做到精准扶贫工作家喻户晓。严格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识别方法,按照“4+2”工作程序,确定贫困户。
经过数据整理和认真分析,全镇贫困户204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121人,占比58.4%,因残7人占比3.4%,因学48人,占比23.1%,缺技术、缺劳动力各4人,占比3.8%,缺资金22人,占比10.6%。按年龄状况分析: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5人,占比2.4%,7~18岁在校学生43人,占比20.8%,19~60岁部分劳动能力或无劳动能力64人,占比30.9%,19~60岁有劳动能力52人,占比25.1%,60岁以上43人,占比21.8%。19~60岁有劳动能力52人中大多数在本镇打工。
帮扶突出措施到户精准开展帮扶结对子。组织镇机关班子成员、包村干部26人分包60户贫困户,镇机关支部60名党员每人一户贫困户,按照每月第一个周六,伊滨区每月第三个周六或周日帮扶走访的规定,帮扶走访贫困户,与贫困户进行对接,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帮扶。
按照“一户多策,一人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安排就业或安排公益岗位,新安排就业或公益岗位22个;社保兜底,已办理低保128人,五保11人;大病救助,该镇因病致贫人员慢性病较多,主要家庭开支为医疗开支,通过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保)加上办理农村低保后可进行二次报销,通过大病救助对二次报销后个人仍超过2000元的进行第三次报销2人,明显降低了医药费用开支;到户增收,成立了伊滨区定国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用于与苗木种植合作社进行保底收益合作,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增加收入750元;教育扶贫,对全镇4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小学生进行补贴。
成立献爱心互助协会。2016年10月18日,该镇在伊滨区成立首家献爱心互助协会,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企业、知名人士和社会人员进行募捐,全镇累计捐款53万余元,助力脱贫攻坚。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