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精准发力夯实脱贫路——来自睢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1-27 08:25:4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刘海涛本报通讯员刘景澎郭永红
     
        新年伊始,一场瑞雪普降中原大地,为有着“中原水城”之称的睢县披上了银装。
     
        1月5日上午,睢县会议中心会议室。窗外,白雪覆盖了北湖,构成“中原水城”醉人的冬日美景;室内,2018年睢县县委、县政府第一次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正在有序进行。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全县上下要在决战之年、提质之年,扑下身子、埋头苦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力争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县委负责同志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落实精准 责任越压越实
     
        “寒冬腊月,素静这闺女一有空就来看我,这么冷的天俺自己的闺女也没有她上心。”因患病行动不便的周堂镇乔寨村70岁的田家亮,一见记者便不住地称赞;五保户田家忠更是连跷大拇指:“这闺女办的实事可真不少,上个月,她跑前跑后给俺家挖沟、埋水管,让俺用上了自来水……”
     
        他们口中称赞的“闺女”是睢县审计局驻周堂镇乔寨村第一书记齐素静。这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女子,在乔寨村修路、通水、办厨师培训班、发展特色产业……干起来扶贫工作,无一不精。
     
        像齐素静这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睢县有118名,他们中既有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省直机关的处长,也有商丘市和睢县派驻的机关干部。正是他们和睢县的广大党员干部一道,戮力同心,主动担当,奋力拼杀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灭掉了一个个“拦路虎”,攻克了一个个“难险关”,才使得睢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坚实有力,坚定前行。
     
        睢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同时被纳入河南省“三山一滩”片区县。2017年,睢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总揽全局,以“马上办、抓落实”的严实作风,突出精准发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睢县落地生根,夯实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
     
        狠抓落实,是脱贫攻坚的总抓手。睢县把脱贫攻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考评体系,建立完善了县、乡、村、组、户五级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和考核机制,重点对减贫成效、群众增收、精准帮扶、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项目管理等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通过开展“政策一条一条落地核查落实”活动,针对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住房保障、安全饮水等11个方面进行排查落实。此外,睢县创新四大工作机制、建设五大脱贫平台、坚持六个结合、实现六个全覆盖、做实七大提升工程等一项项推进工作落实的措施,有力保证了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睢县落地生根。
     
        模式精准 施策越来越细
     
        1月15日,像往常一样,常凤艳替丈夫黄玉轩整理一下衣服,肩并肩走出位于村头的扶贫车间。而一年前,她还被丈夫和公公因病欠下的数万元债务,以及照顾老人、丈夫、孩子和挣钱养家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常凤艳所在的周堂镇郑营村是贫困村,2017年,村头建起了扶贫车间,给像常凤艳一样因病致贫的村民带来了希望。夫妻二人在扶贫车间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收入36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睢县在精准识别中发现,和常凤艳类似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比例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7.7%,这块“硬骨头”啃不下来,全县顺利脱贫就无从谈起。
     
        2017年年初,睢县县委、县政府组成了包括医疗、保险、民政等部门60多位专业人员在内的课题组,深入调研,集中研讨,探索解决之道。
     
        3个多月时间里,课题组成员夜以继日,终于探索出一套“防、服、减、保”“四位一体”健康扶贫体系,开创了一个有效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新模式。
     
        “防”,就是通过开展免费体检,对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服”,就是实现全县118个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县域协同医疗服务、健康签约服务、义诊巡诊“四个全覆盖”;“减”,就是出台建立绿色就诊通道、减免贫困人员参合缴费比例、执行“先看病、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提高住院报销比例、提升门诊治疗保障水平及慢性病补偿标准“六项优惠政策”;“保”,就是实施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特种病救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五类保险”,用1600万元的健康扶贫基金对保险保障后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实行再兜底,建立起“六道健康扶贫保障”。
     
        2017年10月24日,全省健康扶贫现场会在睢县召开。睢县的健康扶贫模式被省委办公厅、省委改革办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创新“普惠金融+特惠金融”的金融扶贫模式是睢县增强贫困群众“造血”机能的重要措施。
     
        “以前银行要抵押,要担保,我们农户贷款真是难。现在好了,通过普惠授信,俺贷到5万元贷款,发展蔬菜大棚不愁资金啦!”1月19日,睢县董店乡董东村村民胡金凤和记者谈起县里实施的“普惠金融”政策时满意地说。
     
        2017年,睢县为破解农户贷款难、难贷款的瓶颈,大力实施普惠授信工程,建立起县、乡、村“普惠金融”三级服务网络,建立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级信用评级考核机制。县财政针对贫困户拿出3000万元作为信用担保资金,充分发挥村脱贫责任组、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桥梁作用,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精心谋划脱贫产业,做到项目选择准、资金使用准、扶贫效益准,确保贷款贫困户用得好、还得上、能脱贫。2017年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睢县已通过“普惠金融”发放贷款2.7亿元,带动贫困户9631户。
     
        为走活社会扶贫工作的一盘棋,睢县整合资源,聚集力量,积极创新社会扶贫“1+4”工作模式,以“心连心”社会扶贫超市为平台,通过实施“美丽庭院”建设、推进“巧媳妇”工程、擦亮“情暖夕阳”品牌、开展“筑梦扶智”活动为支撑的社会扶贫格局,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劲头足了,使农村特困人员全方位、深层次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周堂镇黄堂村73岁的兜底特困户穆秀荣对“1+4”社会扶贫模式有着亲身体验。她以前脏乱的小院如今焕然一新,内外整洁干净粉刷一新、厨房厨具整洁、厕所水冲式,这是“美丽庭院”建设中,睢县工商联组织爱心企业家帮助她完成的庭院改造。每周在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检查验收卫生后,她在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的过程中还能赢得积分,用积分可以在镇上的“心连心”社会扶贫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产业精准 项目越抓越旺
     
        睢县以产业发展为主线,推行县域主导产业带动、能人合作带动、政府奖补带动、企业托管带动等“四带动”产业扶贫模式。
     
        城郊乡保庙村云腾脱贫产业园采取积极与贫困户对接帮扶,与13户贫困户签订了土地入股协议、与102户贫困户签订了小额贷款资金入股协议、与58户贫困户签订了劳动用工协议、与保庙村签订了餐饮合作协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贫困群众年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目前,全县像云腾产业园这样的脱贫产业园有35个,创业就业基地127个,培育家庭农场65家,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4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1户,发展无公害认证产品14个,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建成各类养殖场(区)178个,依托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3210户,10052人。
     
        产业发展,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两年前,城关镇周庄村还有57户、214人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曾经在北京、郑州贩卖蔬菜的村党支部书记蔡翠玲发动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蔬菜大棚和蘑菇大棚,镇政府对蔬菜大棚和蘑菇大棚分别给予3000元、1万元的政策扶持,村里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兜底保价收购,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如今周庄村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20余座、食用菌大棚8座,2016年底,全村贫困户57户有55户实现了脱贫,周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被誉为选对人、找对路、机制好的“周庄脱贫模式”。
     
        周庄村的发展是睢县以党建促脱贫、以产业带脱贫的一个缩影。2017年,睢县以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村庄“四面红旗村”和“红旗便民服务站”争创活动为突破口,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周四扶贫帮扶日”“五帮四同”等活动,实行脱贫攻坚工作“周例会、月点评、季观摩、年总评”工作推进机制,强力推进“十大脱贫工程”,使全县118个贫困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机制精准 动力越来越强
     
        “不愿脱贫、不敢脱贫、不会脱贫、不想脱贫”等思想问题也是脱贫攻坚不可逾越的一道难关,对此,睢县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贫困户自主脱贫稳定脱贫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三大工程”奖补等精准帮扶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通过实施“脱贫励志模范”工程,对不依靠政府、靠自身努力脱贫的贫困户予以奖励;通过实施就业产业奖补工程,对积极从事务工就发展种、养、加、商、游等脱贫产业的贫困户落实政府补助政策;通过实施赡养扶贫工程,推行“每天3元钱”工程,厘清政府兜底与子女赡养责任,树立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白庙乡徐阳沟村63岁的徐贤修既是三大工程的受益者,又是自主脱贫的带头人。几年前,因为生猪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徐贤修的养猪场赔得一塌糊涂。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地实施,徐贤修被纳入村里的贫困户。他的帮扶责任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帮他制定帮扶计划,焕发了他重新创业的信心。如今的徐贤修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盖起了两层的楼房,真真正正从贫困户变成了自主脱贫的模范。
     
        “三大工程”的实施,在全县形成了“自己干、大家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已落实务工补助10072人,发放补助资金998.2万元;落实产业补助38408户,发放补助资金3481万元;落实脱贫成效奖励5668户,发放奖励资金854万元;评选励志模范106户,发放奖励资金63.6万元。
     
        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步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百花齐放……2017年,睢县脱贫15288人,完成年初减贫目标15100人的101.2%,实现2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5.79%降为4.11%。
     
        “在脱贫决战的关键一年,睢县县委、县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拿出绣花的功夫,采取过硬的措施,出台更有效的政策,集聚更多的力量,带着感情,真抓实做,力争实现23000人稳定脱贫,全县脱贫摘帽。”2018年是睢县力争实现脱贫摘帽之年,对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充满信心。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文艺小分队 下乡变寻“乡”
    上一篇:一打工者返乡过年发感慨:俺村的变化可老大了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