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国宏通讯员乔彬赵丽建)“村干部一直以来都很照顾我,三天两头来问我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给我宣传国家政策。我现在一年的透析费用加住院费用,报销下来自己拿一万多块钱,跟以前比减轻了我一半多的负担,这要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5月6日,新野县新甸铺镇宋庄村村民那会告诉记者。
因常年患病,那会每半月需透析治疗5次,生活过得很艰苦。2016年,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该村党员干部的帮扶下,那会享受到了医疗救助工程6次报销政策,报销比例从40%、55%逐步提升到90%以上。
新甸铺镇将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建立村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宋庄村54名党员干部对11户贫困户实行点对点帮扶,不仅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更增强了全村的脱贫合力。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新野县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抓党建助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实施“强基工程”中,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向34个贫困村和29个软弱涣散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3名,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扎实做好帮扶工作。按照“千企帮千村、万名干部助脱贫”活动的要求,县乡两级还派出2736名机关干部与8564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动员全县36家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形成了脱贫攻坚的整体合力,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党员干部和爱心企业的帮扶中节节攀升。
在党建助力脱贫的同时,新野县还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助力农民脱贫增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芦海旗是新野县沙堰镇翟庄村的贫困村民。最近,他足不出村,在附近的云农场扶贫车间里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芦海旗告诉记者:“在车间一天能剥五六百斤葱,一天就能挣六七十块钱,厂里照顾我是贫困户,一斤还能多拿两分钱,加上村里安排的公益性岗位,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对脱贫充满信心。”
据了解,云农场是一家以服务“三农”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沙堰镇党委、镇政府依托云农场,推行“互联网+龙头企业+党支部+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投资180万元建立扶贫车间,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带动有耕地的贫困户发展大葱、洋葱和优质小麦、花生种植,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新野云农场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开创了‘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助力产业兴旺、产业扶贫。我们始终围绕大葱、洋葱这两大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的服务,服务的过程中吸纳大量贫困户,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现在云农场共吸纳贫困户120多户,每户年增收8000余元,贫困村有了产业就有了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谈及扶贫,新野云农场经理孙海燕这样说。
此外,新野县还依托蔬菜、花生、甜玉米种植等特色产业,推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依托肉牛产业化集群,利用金融扶贫政策,通过肉牛寄养领养、土地托管、转移就业等多种途径实现增收;依托光伏产业扶贫,采取集中建设、分户受益的模式,拓宽扶贫途径,增强了内生动力,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问题,2017年实现脱贫退出贫困户2841户4771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