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高质量完成省定年度脱贫目标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5-30 10:39:0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讯(鹤壁观察记者郭戈)记者在日前举行的鹤壁脱贫攻坚第七次推进会中获悉,2017年,该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24个贫困村实现摘帽,3437户、10746名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数为我省下达鹤壁市年度脱贫目标10600人的101.38%,贫困发生率降至1.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两不愁、四保障”总体实现,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工作精准度、社会认同度、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强化帮扶,各项政策有序落实。按照“西部山区抓旅游扶贫、平原地区建卫星工厂、县区乡村有产业基地”的总体思路,鹤壁市出台《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强力推进产业扶贫落地生根、增收见效。
      目前,全市共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27个,吸纳5187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辐射带动2万余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11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余家农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其中,浚县突出抓好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业,建成产业扶贫基地48个,辐射带动1300户、4200名贫困群众增收;淇县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及社会资金1.3亿元,实现所有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全覆盖、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贫困户受益全覆盖;山城区坚持小农业大作为,打造了晶金等6个种植业产业扶贫基地,流转土地4000余亩,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注重创新,脱贫成效持续扩大。鹤壁市紧盯重点难点问题,大胆创新方式方法,在助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形成诸多生动实践。
      创新实施健康扶贫“5+2”保障机制,构筑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救助5道防线,加强大病专项救治和慢性病签约2项服务。
      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坚持以旅游促发展、以旅游带脱贫的造血式扶贫开发思路,初步形成“一群一带”(南太行古村落群、沿淇河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乡村旅游格局,全市建成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基地19个,26个乡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7076名贫困群众和30个贫困村实现双脱贫。
      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行办推动、金融聚力”,金融精准扶贫取得成效。2017年,该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318笔、共2.59亿元,户获贷率达58.24%,居全省前列。
      围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天的会议强调要做到“紧扣重点,精准施策”——要把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实现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全覆盖、有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要不断改进帮扶方法,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扶业结合起来,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要强化精准帮扶,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盲人姜中亮脱贫记
    上一篇:孝善文化助力养老扶贫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