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麦种谷,割麦种谷……”又听到了布谷鸟的啼声,这是收获的时节。
几天来,在武陟县西陶镇空旷的田野上,在“割麦种谷”的催促下,全镇干部群众唱响新时代“当先锋、做表率”麦收新曲。
干部忙
“三夏”对于西陶镇主要领导来说,是件“头痛”的事。该镇集体企业、民办企业较多,在企业上班的人有5800多,有的一家三四口人在企业上班。为不误企业生产,又保证“三夏”进程,镇党委、镇政府在“三夏”前就层层召开动员会,合理布局,打出“综合拳”,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段、党员包地块。
6月2日,正是该镇麦收高峰期,上午8点笔者途经西陶镇政府,走进机关大院,只见办公室除一人值班外,院内成了“空城”。听门岗老廉说:“好几天了,每天7点半前镇里的干部都必须到村,书记往东,镇长往西,他们午饭、晚饭都不回来。”
在交斜铺村北地头,笔者见到镇“三夏”禁烧巡逻队队长柳小中,他说:“镇政府巡逻队分两组,昼夜值班巡逻,就是提前预防火情、随时发现火情,消防车及时消灭火情,确保‘三夏’安全第一。”
农民闲
在该镇北阳村南麦地,三台收割机正在收割,地头农民三三两两,看不到着急的模样,收割机到谁家地头,主家指下地边就行。一位男子正在玩手机,看上去十分悠闲。他对记者说:“我在厂里上班,今天轮到俺家收麦,车间主任给俺调了班。收罢麦还不误上班,两全其美。”
笔者来到北阳村文化活动室,打扑克、下象棋的人并不比平时少。正在下棋的翟老汉说:“过去这时候全家老少齐上阵,天不亮就起床,有时天黑还收不了场,现在收麦不用人工,全是收割机,麦收罢随时就卖给‘斯美特’,就等数钱了,哈哈,福气呀!”
机手乐
西陶镇麦田共2.4万亩,今年有收割机60多台。为确保“三夏”进程,避免纠纷,达到快收、快种,镇、村都成立了综合服务站,只要是影响“三夏”进程的事,服务站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果机车出现故障或需要配件,机手一个电话,服务站就派车安排人员解决。
笔者来到陶村麦收现场,一位外地机手正在用计算机核算当日收款数目。他说:“6月1日,俺们的3台收割机一起进入陶村,村党支部书记陶平均给俺们安排住宿,还留下电话,交待有困难就找他。几天来,镇里村里服务好,加上天气也好,每天大约收150亩,收入可观……”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