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中午,记者看到田野里30余台收割机正顶烈日迎尘土,轰鸣踏浪作业,一片片金黄的麦田逐一被“剃光头”。麦农们把拖拉机、三轮车停放至田头,三三两两地坐在树荫下交流评估预测小麦后期的价格走向,议论着今年的小麦收成,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现在想体验挥镰的滋味也没那个福分了,人往地头一站,一会儿的工夫就‘麦罢’了。以往全家出动、低头挥镰、大太阳底下汗流浃背的景象已经很少见到了。”当日,盘腿坐在树荫下正等待收麦的谢营村农民谢玉辉说,“现如今对大多数的村民来说,‘三夏’再也不是什么大忙季节了。就拿我们村来说,全村80%左右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进城打工、经商等,农忙时也不用回来。收麦时节,打个电话,麦客们便可把小麦直接送到小院里,咱农民现在活得也像城里人了!呵呵……”
不一会儿工夫,“吃饱”了的收割机便满载着机仓的麦粒停下。此时在田头等候的农民连忙把农用三轮车小心翼翼地贴近收割机机仓下,机仓打开,金灿灿的麦粒顺着出粮口,直接“吐”进三轮车厢内,甭提有多省事了。刚刚收获完小麦的农民谢兴营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以前10多亩小麦,需要3个壮年劳力六七天的时间才能收打结束。现在有了收割机,机械一响,个把小时搞定,效率真高啊!”
而在沈丘县付井镇周寨村,成片的麦茬地里机器轰鸣,农民已从夏收进入夏种。每到一处,只见一台台新型玉米种肥同播机,往返田间穿梭,一亩田仅需十几分钟便可播种完。
“当下从收到种到施肥的活儿,都有村上的农机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俺都成了甩手掌柜了。”该村农民周海涛掩饰不住幸福感。
“过去,‘三夏’作业以抢收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里普遍采用小麦机收、秸秆粉碎、秋粮机播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成熟一亩、收获一亩、播种一亩,保证在抢收小麦的同时,玉米、大豆机播随即展开,提高了收种衔接效率。一条龙作业模式的盛行,让传统的‘三夏’逐渐变成‘两夏’。”该县农机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