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到家门,家门连着致富路。
“外出打工就没法照顾家里的孩子,可不外出务工,仅靠家里的务农收入就只能眼睁睁地当贫困户。”8月13日,辉县市西平罗乡兆村的赵焕平告诉记者,对山区农民来说,想要靠种传统的粮食作物摆脱贫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今年5月,赵焕平作为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河南邦尼装备有限公司接受了20天培训,熟练地掌握了技术,成为兆村扶贫车间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验货和缝贴商标。
“一天最多可以缝3000多双鞋垫儿的商标,四五十块钱很轻松就拿到了,也不耽误做家务。家门口打工挣钱,脱贫有奔头儿了!”赵焕平高兴地说。
在兆村扶贫车间加工点,只见十来个中年女性正坐在机器前,给半成品鞋垫缝边、贴商标。穿针引线、拨动鞋垫转动,贫困户靳爱梅正在机器上专注地练习缝纫技术。“我也想到加工点来干活,贴补家用。可身体不太好,不能外出务工,如果学会这个技术,不出远门也能增加一些收入。”靳爱梅对未来充满憧憬。
据了解,按照辉县市“百企帮百村”助推脱贫攻坚的要求,兆村与包联企业河南邦尼装备有限公司积极对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因村制宜,出资25万元在兆村创办扶贫车间,投入设备,培训技术。
“设立‘扶贫车间’的目的,就是让不方便进工厂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种亦工亦农的用工形式,深受留守妇女、老年人的欢迎。”西平罗乡相关负责人说,河南邦尼装备采取代加工车间的模式,确保原材料供应及时,并解决后期销售问题。
目前,公司已投入安装设备10台,计划安装设备40台,吸纳贫困户20人就业,工人生产操作熟练后可确保每人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预计可增加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拓宽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渠道。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