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前黄村的贫困户粱兰阁和妻子胡巧玲都会到村里豆丹养殖基地拔草。早上7点,胡巧玲就蹬着三轮车去村道上打扫卫生。
几年前,粱兰阁因患食管膜瘤导致双腿行动不便,而胡巧玲的一只眼睛有视力障碍,家里还有两个正上学的孩子。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考虑到粱兰阁夫妇的身体状况,帮他们联系到豆丹基地拔草的工作,又帮胡巧玲安排了打扫卫生的工作,每月都能有稳定的收入。“俺俩每年能挣1万多块钱,争取依靠双手早日脱贫。”胡巧玲说。
在龙城镇,像粱兰阁夫妇这样自力更生、劳动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这也是该镇“精神扶贫”工作的缩影和成果。
扶贫先扶志,脱贫靠勤劳。龙城镇通过评选“脱贫之星”先进典型,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的脱贫动力;组建扶贫宣传队,通过艺术形式鼓励贫困群众树立“懒惰可耻、脱贫光荣”的理念。同时,该镇还在各村张贴“扶贫先扶志,救贫不救懒”“人穷志不穷、致富靠本身”等宣传标语,引导贫困户依靠双手摆脱贫困。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