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庄乡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增收

县委书记聂晓光,县长李全喜,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张鹏一行深入重渠乡武海村调研产业扶贫情况。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首席记者李钊通讯员田春雨文牛齐瑞图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发出的最强音,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懈追求的共同心愿。在这场向贫困宣战的全民战役中,西平县清醒形势,众志成城,勠力攻坚。去年,该县实现11个村整村脱贫、2327户7046人稳定脱贫。
“西平虽是一个非贫困县,但我们第一时间发出了‘进军令’,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发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集中财力、精准发力、齐心协力,向贫困发起了冲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西平县委书记聂晓光说。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扶贫车间在村头,顾家、挣钱两不误!”8月23日,师灵镇聂河村的贫困户梁晓云开心地说。据了解,该村扶贫车间与广州茂元纺织有限公司合作,助推贫困农户就业增收,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在西平,像梁晓云这样得益于产业扶贫而走上脱贫“快车道”的贫困户不胜枚举。
西平以“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为总体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投入,因地制宜,放大优势,创新模式,加快了群众以产业增收致富的步伐。
该县选择生产经营好、带贫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家,实施产业扶贫到户增收项目18个,今年投入产业直投资金3044.4万元,新增带动贫困户7611户17677人。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依托,发挥优质小麦、绿色生猪等特色种植、养殖业的优势,该县打造出豫坡集团、海蓝牧业、光合种植、丰源牧业等20个重点产业扶贫基地,各类产业扶贫基地发展到227个,带动贫困户1525户3553人。
结合劳动力资源优势,该县培育了一批扶贫车间,资产纳入村集体经济,主要发展服装、渔具、箱包等加工产业。已投入资金720万元,首批建设扶贫车间23个,吸纳534人,贫困群众95人稳定就业。
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该县现已完成63个村级电站的选址、规划设计、材料订购工作,其中,46个建设点正在安装支架。
在金融扶贫方面,该县建立起了金融扶贫三级服务、农村信用、产业支撑和风险防控四个推进体系。今年以来,已整合筹措投入风险基金2000万元,发放金融贷款7223.5万元,带动1446个贫困户增收。
保障到位,确保政策“生根”
“是帮扶救了我,我争取早日康复、早日脱贫。”重渠乡王湾村的王元套近日遇到了人生的“拐点”。
30多年前,他因家庭贫穷耽误了髋关节的治疗,后来又遇车祸,导致病情加重,只能依靠双拐行走。派驻到王湾村任第一书记的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武光伟了解情况后,精准识别王元套为贫困户,享受相关惠民政策,并送其到省人民医院进行了双侧全髋关节翻修术。
不折不扣地落实医疗、教育、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扶贫政策,大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是西平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提升脱贫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该县预算投入资金1.2亿元,安排各类扶贫项目187个,覆盖24个贫困村、934户贫困户2130人。
该县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政策,扩大慢性病病种范围,提高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使每个贫困患者同时拥有乡、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积极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
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该县今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389人,发放资助资金287.2万元;投入资金115.1万元,改善9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对所有农村危房逐户鉴定,按照标准,分类改造。该县现已开工建设1686户,开工率92.2%;竣工1126户,竣工率61.6%。
按照饮水安全卫生评价体系要求,该县10个乡镇15个贫困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开工,9月底可全部完工,覆盖贫困人口1766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该县享受低保的贫困人口达到9375人;为7434名困难残疾人、11415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672万元;对符合缴纳养老保险的贫困人口,县财政每年为每人代缴100元的基础养老保险费;推进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目前7个集中托养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西平县电视台驻五沟营镇大崔村第一书记李宁把脱贫攻坚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大崔小学建立了全国农村诵读讲堂示范点;并自掏腰包5万元,筹建第一书记实验田,种大葱百余亩,示范、引领群众致富。“肩负乡亲冷暖事,脚踏大崔顶天地”是他的生动写照,他是西平县优化调整58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后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之一。
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该县紧扣脱贫攻坚,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村级班子。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从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中选优配备。目前,该县村级党组织换届已完成。该县还对58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优化调整,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力量,实现了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与此同时,该县实施党员人才“种子”工程,引导113名率先创业致富的农村“种子”人才,带动困难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组织85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分别到濮阳市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和临颍县、新乡市参观学习,开阔眼界。
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该县有93家企业党组织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招工帮村、资金扶村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全县非公企业踊跃捐款捐物,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脱贫攻坚,是一场时间长、跨度广、难度大的攻坚战、持久战,是一场考验意志力、锤炼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硬仗。
西平县把作风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扎实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整洁、大整改、重惩处“四大一重”活动,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作风不扎实等问题。
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实行县四个班子领导分包联系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县处级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两个晚上到乡镇听取汇报、指导工作,周五早8点至周六早8点住村,或实地督战,或夜谈会商。
该县坚持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到人,并把每月26日定为结对帮扶日,组织动员5900多名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群众找准发展路径,明确发展方向。
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员考评考核制度,加压驱动,提高了纪律的执行力和工作的落实力。该县实行“五查五督”动态监管机制,严格追责问责,累计责令25人作出书面检查,集中约谈13人,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违纪案件21起,党纪政务处分23人,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纪律保障。
“下‘绣花’功夫,以提升脱贫质量为主线,向自身挖潜要财力,向干部作风要动力,向干群齐心要合力,坚决拿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西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全喜说。
西平县脱贫攻坚工作抓铁有迹、踏石有痕,正在如火如荼地扎实推进中。西平大地,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朝着产业优化、生态优美、百姓富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迈出铿锵步伐。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