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汴岗镇贡士庄村因明清时期村内曾考中多名贡士而得名,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村庄。
贡士庄村看起来赏心悦目:平坦洁净的水泥路两侧,红叶石楠、小叶女贞和广玉兰高低有致、郁郁葱葱;红砖、白墙和彩绘标语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村头的小游园内,休闲的村民或健身,或领着孩子玩耍,和美而安逸;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头戴红花、穿着大红大绿演出服的几位大妈大嫂正在打着腰鼓,快乐而惬意。
听着再熟悉不过的乡音,感受着村民浑然天成的淳朴,记者体会到了浓浓的故土气息。
和村民一样,记者也是“六村共建”让文化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的见证者。
“村里有这么大的变化,离不开县委统战部的帮扶和引导,老少爷们都记着他们的好。”村党支部书记杨应征说。
自2015年9月与贡士庄村结对帮扶以来,扶沟县委统战部部长张雪芳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娘家”,不只逢年过节,平日里隔三岔五都要来看看,为村里改善基础设施不遗余力,为村里脱贫攻坚出谋划策。在县委统战部的帮扶下,村里的人居环境和村容户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善,被省爱卫会表彰为“省级卫生村”。
“六村共建”,党建为基。县委统战部注重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将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党员充实到村“两委”中,并着力健全和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制度,落实“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学习扶贫政策,增强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带贫致富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各项扶贫政策犹如春风,开启了贡士庄村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的希望之门。
潘红杰,父母都是重度残疾,再加上孩子上学等原因,于2014年被评定为贫困户,后来靠着四处借钱和金融扶贫政策贷的5万元无息贷款盖起了3亩蔬菜棚,镇政府再每亩补助价值5000元的竹竿和大棚一膜、二膜。2015年底,潘红杰顺利脱贫。
潘红杰家只是贡士庄村种蔬菜的17家农户之一,这17户中有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基于“大集群、小农户”蔬菜发展模式,村里建起了一个占地200亩的蔬菜大棚园区,由紧邻的牧原农牧第五分场通过供肥管道免费提供农家肥,有效促进了养殖业与蔬菜种植的有机衔接。
产业兴,村民富。除了蔬菜产业外,村里的光伏发电站已让村集体累计收入27741元;村民种植的150亩山药,亩产5000余斤,每亩可增收4000元左右;占地面积62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建成后就可上马的鞋面加工项目,可吸纳5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随着“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十星级农户”等评比活动的深入开展,文明乡风也吹进了贡士庄村的家家户户,感召着村民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融汇在一起,并从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贡士庄村,一个文化古村落,一个绽放出时代新姿的美丽乡村。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