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今年,贫困户翟道贵做了同一件事——递交脱贫申请书。
翟道贵今年59岁,是济源市王屋镇桃花洞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一名老党员、退伍军人。
“今年收入更高了,这脱贫申请书写得也更有底气了。”11月21日,翟道贵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在村里人眼中,老翟勤劳能干,但连遭厄运让他陷入贫困。
翟道贵的老伴十多年前患重病去世,家里欠下大量债务,儿子远赴他乡至今未归,他独自拉扯着幼小的孙子。前几年,家里的土房几近坍塌,爷孙俩只好住在村边用来炕烟的烟房里。
“我是一名党员,也曾在部队锻炼多年,实在不愿戴这顶‘贫困帽’。”翟道贵说。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一项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翟道贵脱贫的信心、干劲也越来越足。
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翟道贵建起了新房,村里给他提供了一份保洁员的公益岗位,教育、医疗等帮扶政策也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他自己还流转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翟道贵的收入越来越高,笑容越来越多。
翟道贵觉得自己已基本脱贫,帮扶政策应该让更需要帮助的人享受。2017年,他主动写了一封脱贫申请书,要求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出于稳定脱贫、长远脱贫等考虑,老翟的申请去年没有被批准,他还找我们理论呢。”该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有才说。
第一次申请没有被批准,翟道贵给自己定下目标:2018年一定要脱贫。
“今年日子过得更好了,没理由不脱贫。”翟道贵说。他给记者算了算收入账,今年白菜制种、甘蓝制种、小辣椒收成不错,加上公益性岗位的收入,第一季度收入6000多元,第二季度收入12000多元,第三季度收入11000多元,全年收入完全能满足脱贫标准。加上其他政策帮扶,从长远来看,他家稳定脱贫基本没问题。
不久前,翟道贵又一次递上了脱贫申请书。
“在致富路上,不能光靠政府,更要自力更生,撸起袖子加油干。”翟道贵自信地说,伴着爽朗的笑声。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