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巧丫,乡亲们都称她“淘宝能手”。2015年,在深圳务工的刘巧丫看到新县“村淘”蕴含巨大商机。她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经过层层选拔、考核,最终成功成为全县首批“村淘”合伙人之一。选址、装修、运营,标准化的“村淘”店面成为箭厂河乡一道靓丽的风景。
“刚入行时,我对电商行业也是一知半解,‘出单’、‘爆款’、‘营销’更是一头雾水,是县里的技能培训教会我网上操作的。”聊起创业经历,刘巧丫感慨地说,县里组织“村淘”网点合伙人开展集中培训,聘请专业的讲师现场指导,还组团到固始、商城、开封参观学习,电商这个新事物在山沟沟里也日渐火热起来。
为鼓励“村淘”业务发展,新县实行了上行单量补贴政策,每单政府财政补贴5元,对承担物流快递配送的服务站点给予每单1元的补助。“以前大家都不愿做的‘跑单’业务,现在成了‘抢手货’。”在刘巧丫“村淘”店当学徒的贫困户小王告诉记者,县里成立了物流快递共配仓储中心,定时、定班、定点配送货物,打通了农村双向物流“最后一公里”,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
2018年5月,刘巧丫注册了巧留香茶供应链管理公司,小小的“村淘”店不但让村民在网上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能通过互联网将家乡的茶叶、花生、板栗等农副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工作之余,她挤出时间教留守妇女网上售卖农副产品,为她们提供创业新点子。
如今,大别山北纬31°红色土地绿色产品公共品牌叫响全国,银杏、板栗、茶叶、山茶油、葛根粉及腌制品成为网上畅销产品,“酸、甜、苦、辣、咸、香、野、俗”新县“八味”备受青睐,“新县味”特色山货在网上成为热卖商品。
据了解,目前全县开设各类网店1298家,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4134人,入股带动1.23万户贫困户增收,电商扶贫模式正在老区新县开花结果。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